【护健甄选】耳朵千万别随便掏,严重可导致颅内感染……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聊起掏耳朵

很多人立刻有了兴致



正所谓

掏耳朵一时爽

一直掏一直爽


打住

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

↓↓



这个消息对于

“掏耳朵上瘾”的小伙伴们来说

简直是晴天霹雳

……



那么

耳屎究竟该怎么掏?

操作不当会有什么危害?

该如何保护耳朵?


接下来

就给大家讲清楚



耳屎究竟需不需要掏?
 
耳屎,学名耵聍,是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耳屎本身对耳朵有保护作用,它可以保持耳道皮肤的光滑,保护耳道免受一些水滴、沙石的刺激等。

我们的皮肤有皮脂腺,会分泌排出油脂样物质,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就是所说的“出油”。耳道皮肤也不例外,当耳道皮肤“出油”时,和耵聍混在一起,耳屎就会发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油耳”。

一般来说,我们不需要掏耳屎。


这个问题与耳道的宽度有关,耳道宽的人,耳屎容易出来,随着日常活动就能自然掉出来。而耳道窄的人,耳屎不容易掉出来,积累的多了可能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建议自己去掏耳朵。因为耳道本身就很窄,再伸一个掏耳勺或者手指头进去也很难把耳屎掏出来,操作不当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建议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专业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操作。


掏耳朵操作不当会有什么危害?
 
掏耳朵操作不当有很多危害,可能会造成耳道发炎,耳屎出不来反而越掏越深造成耳道堵塞而影响听力。

首先,耳道的皮肤很薄,比较娇嫩,频繁掏耳朵会接触摩擦损伤耳道的皮肤,造成炎症此外,用手或者不干净的工具掏耳朵可能会把微生物带到耳道内,造成耳道感染


耳道发炎的症状主要有疼痛、肿胀,耳道内有液体渗出以及结痂。

耳道周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耳道发炎时的疼痛是很敏感的,稍微碰一小下或牵拉一下耳朵都会引起剧痛。

另外,掏耳朵操作不当,严重的话还会造成鼓膜穿孔,甚至颅内感染。


耳朵总是痒,却掏不出来东西?
 
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耳道的湿疹还可能与过敏、螨虫有关。

湿疹早期的症状就是痒,严重时耳道内会有碎屑及渗出的液体,用棉签蘸一下会潮湿。



如何保护耳朵?
 
日常生活中,耳朵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耳道的清洁、干燥。洗澡时发生耳朵进水,可用棉签蘸干。

不建议使用嵌入式的耳机,戴耳机时音量不宜过高,建议音量设在60%左右。出现一过性的耳鸣听力下降时(5~10分钟),不建议戴耳机。


当由于气压差而出现耳鸣,如飞机起飞、降落,爬山特别是快速下山或者乘坐索道时,建议嚼口香糖或者说话调整耳压。

耳鸣、听力下降超过24小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

审稿:程靖宁 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撰稿:吕勇 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王秋园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