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女子长期吃蛋白粉竟查出慢性肾病!蛋白质摄入过量很危险……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有日常补充蛋白质的习惯?很多人认为,蛋白质不仅能够补充身体所需,有利于健康,对健身的朋友来说,更是能够帮助他们达到增肌的目的。



近日#女子长期吃蛋白粉查出慢性肾病#的话题冲上热搜,一女子每天用温水冲调1杯蛋白粉,本以为是在“养生”,没想到长期的高蛋白饮食,给肾脏增加了负担,最终患上了慢性肾病。



在人们的印象中,蛋白质似乎是“有百利无一害”。因此,这样的消息让人感到疑惑:蛋白质对人体究竟有什么样的帮助?过量摄入会不会有危害?哪些人需要补充或者少摄入?



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01

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


人体内蛋白质含量约为体重的16%,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含蛋白质约为9.6千克。人体各组织、器官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还参与修复和再生组织细胞,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多摄取蛋白质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02

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比如各种蛋白酶会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红蛋白帮助运输氧气、脂蛋白、运铁蛋白参与运送营养素。免疫球蛋白参与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肌球蛋白参与调节肌肉收缩,蛋白质构成的某些激素,如胰岛素参与调节血糖,甲状腺素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等。


03

提供能量


1克蛋白质可提供4千卡路里的能量,通常提供能量不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蛋白质缺乏会有哪些危害?


1

身体瘦弱、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

2

心肌收缩无力、血输出量减少、贫血、低血压;脑供血、供氧不足,头晕、 记忆力减退;

3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出现肌肉松弛、无力、便秘;

4

皮肤松弛、无光泽、缺乏弹性,出现皱纹、老年斑,严重者出现水肿,头发干枯、脱发;

5

内分泌紊乱,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应激能力差。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蛋白质根据食物来源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动物蛋白中的蛋、奶、鱼、肉等以及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较接近,被称为优质蛋白质,其中鸡蛋和牛奶蛋白质最接近,常被当作参考蛋白。


  • 谷类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作为主食,是我国人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 豆类含丰富的蛋白质,大豆含蛋白质达36%~40%,是植物蛋白较好来源。


  • 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 奶类含蛋白质3.0%~3.5%,是婴幼儿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 肉鱼类含蛋白质15%~22%,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为改善膳食蛋白质质量,在膳食中应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一般要求动物性蛋白和大豆蛋白应占膳食蛋白质总量的30%~50%。


根据上述食物来源,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250~300克米饭、50克豆类、100克肉或鱼,或者300克米饭、1个蛋、1杯奶、50克豆类就足够了。



我们每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质?


理论上成人每天摄入约30克蛋白质就够,但因为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同时考虑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推荐成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16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摄入蛋白质65克,成年女性摄入蛋白质55克可满足我国一般健康人群的蛋白质所需。





蛋白质摄入过多有哪些危害?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不储存蛋白质的。过多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给肾脏带来更多的负担,进而会损害肾脏。如果肾功能本身就受损,危害就更大了。


过多的动物性蛋白质摄入

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会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


可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摄入较多,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若同时伴有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同样有害健康。


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与结肠癌、乳腺癌、肾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发生有关。



哪些人需要高蛋白膳食?


高蛋白膳食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克,相当于体重60千克的成人摄入90~120克的蛋白质。


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代谢亢进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甲亢、烧伤、结核病、神经性厌食、肿瘤等;

重度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重度创伤、脓毒血症等;

大手术前后。




哪些人需要低蛋白膳食?


低蛋白膳食

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在40克以下,应尽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蛋白质尽量减少,甚至主食吃几乎不含蛋白质的麦淀粉。


肾脏疾病 包括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肾透析;

肝脏疾病 肝性脑病各期(肝昏迷)。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

撰稿:王文祥 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专业博士生导师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