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吃土也要买买买?控制不住的购买欲可能是种病,得治......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今年长达23天的双十一
你们以为结束了吗?!
 昨晚真正的双十一才刚刚开始! 


不知道大家昨晚的战果如何

很多人可能激情下单

含泪付尾款

接下来两个月都要喝西北风过活了


然而购物让人感到的快落

还有成就感

(get了所有优惠券和满减)

好像只花了一点钱

就能买到这!么!多!

还是冲昏了不少消费者的头脑



一般来说

这种心理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

(谁能逃过消费主义的陷阱)

但如果长期无节制地购物

可能就要担心是不是“购物狂”了




说购物狂不是在开玩笑

过度的强迫购物倾向

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购物狂

又叫“强迫性购物者”


而疯狂购物的行为

被称作“强迫性购物障碍”





 上瘾者买买买,不是为了物品本身 


冲动性购物我们都很熟悉:在超市账台拿一条巧克力,到发薪的日子狠狠地买一大笔。但是与此相比,强迫性购物行为还是有所区别。


大多数人购物都是因为物品的价值和效用。而购物强迫症患者购物是为了缓解压力,得到社会认可,并提升自我形象。


这种购物举动是一种行为成瘾,它的特征是自我控制减弱、对外界的诱惑难以招架。对于患病者和他们的家人,这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危害



 严重购物成瘾是病,得治 



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在英国更为普遍比起其他年龄,在年轻成人中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间。可能因为,在这个年纪,即使行为过分,也常常能得到同辈的接受,从而使症状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被识别加上现在借贷机构日益普遍,也可能使情况更为严重。最近有研究发现,英国的工作人口中至少有70%处于“长期破产”状态,许多人都因为日常消费而陷入了信用卡债务。



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危害可能和酗酒、赌博等其他成瘾疾病一样严重,患者负债累累,人际关系也渐渐疏离。和那些疾病不同的是,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慈善机构专门治疗购物强迫症。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认识到这种成瘾症并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只有这样才有望恢复平衡的生活。



  自测一下  

  你是否认同以下几条陈述?  


对我来说,购物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一种休闲行为,一种应对日常压力的办法。


• 我有时会觉得是心底涌起的一种渴望促使我去购物。


• 一走进商场,我就忍不住一定要买点什么。


• 我常常买下那些超出我负担能力的昂贵商品。


• 只要我手头有余钱,就会忍不住把它花掉。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强烈认同”,也许你该找心理医生聊聊了。




 该如何控制这“该死”的购物欲 


 自我认知 

在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向自己坦诚,清楚的知道是必要性购物还是喜好性购物。


在了解购物动机后,你需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你要理智的判断是什么,导致自己触发了“购物狂”模式。



 资金独立 

想要改掉买买买的习惯,除了需要理智的自我认知,还需要在“买单”的路上设置更多的障碍。


设计独立的资金账户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定时定量为自己分配零花钱,形成健康的购物习惯,能有效抑制你的”购物欲望“。


另外,还可以指定购物计划与清单,按照计划行事,有“东西”管着,自然会多一分花钱的理智。




 寻找新的解压出口 

不论是什么,你需要新的发泄口。


这不是什么建议,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想要改掉“购物狂”的毛病。


至于改成什么,当然是健康一点的,健身跑步之类的,不愿意动的就往文艺上发展发展,画画、写字、学插花,都是不错的放松活动。





  双十一什么也不买,是种损失吗? 


根据齐格蒙特的理论: 消费主义不断激发新的欲望,促使人通过下单购买,得到片刻的满足。双十一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超低价刺激消费者购物。让消费者产生赚到的错觉。就像一个段子所说的,在购物平台直播间,消费者觉得自己赚了,商家赚了,直播的主播也赚了。那谁亏了?答案是:没看直播的人。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知道,不买立省100%。其实不管买还是不买,关键看你自己的需求度,不要被商家和营销号洗了脑,理性消费,本身就没有亏不亏之说。


祝各位还处于

双十一沼泽中的家人们

理性消费,快乐购物

下个月信用卡、花呗、白条......

还完不吃土!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心海护航”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心海护航”,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综合自果壳、浙江日报、书单等

转载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