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小孩子都好动,调皮的孩子聪明”,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简介

王晶晶(1987—)女,主管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长,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


引言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家长们总是在抱怨小孩子太闹腾,一刻都停不下来,身边的人经常会善意地安慰说:“没事,小孩子都好动,调皮的孩子聪明”。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家长们,如果孩子不管在哪里都特别的好动,就要当心了,这不只是活泼调皮,很有可能是多动症。


本期“心海护航”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长王晶晶,为我们讲讲关于儿童多动症的话题,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该症常起于学前,呈慢性过程,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此类患儿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儿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图片来源:图虫




典型症状



 注意障碍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常半途而废。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


 活动过多 

主要表现为过分不安和(或)小动作多,患儿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相符,常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是生非,影响课堂纪律。


 冲动行为 

情绪不稳,易激惹,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即使知道会导致不良后果却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常伴并无明确目的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动作,表现幼稚,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唐突、冒失,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苯异妥因等,主要适用于注意缺陷和明显多动患儿,伴有脑电图慢波异常者效果更好,治疗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下降、胃痛或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而短暂,大多数可以通过调整给药方案成功控制。


家长培训

主要训练父母通过正确的关注方法和奖惩措施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培养良好习惯,学会如何应用讨论及协商的办法教育子女。


行为治疗

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运用操作性行为治疗,以结果为治疗的切入点,通过操作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学校干预

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家长、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及时沟通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有效性。

图片来源:图虫




整体护理



 心理疏导 

可安抚患儿,患儿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或自身比较任性,经常发脾气,需要通过心理护理缓解其急躁、易怒等负面情绪,鼓励胆小患儿努力配合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任性患儿的约束,纠正其不良行为,并鼓励对其不良行为进行自我克制与管理,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及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 

对患儿的发病、行为控制程度非常重要。这与情绪易受到家庭影响有关,当父母在患儿面前争吵时,易造成患儿紧张、压抑或恐惧,其神经性兴奋也因此不断增加,导致其情绪愈发不稳,病情逐渐加重。因此,需保证家庭氛围的稳定愉快,父母与患儿之间关系和谐亲密,避免因不良家庭环境造成疾病病情的加重。


 生活护理 

限制患儿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能够减少患儿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等行为;加强饮食及睡眠管理,使患儿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认知行为护理 

通过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和针对性的题目训练,强化患儿自控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重建神经元功能环路,调节神经网络的兴奋水平,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图片来源:图虫





往期推荐

自闭症是天生还是后天造成?一旦确诊还能干预吗?星星的孩子有话说......

家长们注意,孩子的“脊梁骨”可不能长歪了!早期筛查方法这样做......

哮喘是儿童疾病?患哮喘一定不能运动?原来这些年都误解了......

儿童睡觉打呼噜的那些事儿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儿童”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儿童“,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投稿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