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有人喝了第一口就“翻车”了?医生看完坐不住了......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这段时间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


奶茶——当代年轻人的“续命水”。



什么全家QQ珍珠奶茶、红豆鸳鸯奶茶、椰香蛋蛋奶茶、暖姜之恋奶茶……


光是听名字,就已经垂涎三尺了。


奶茶好喝是真好喝,但所谓“物红是非多”。


新闻截图


奶茶,为什么这么备受喜爱?真的是奶和茶相加吗?想喝就喝?


且慢,放下你手中的杯子,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



 1杯奶茶=4杯咖啡、8罐红牛?


2017年,上海市消协对奶茶进行了一次抽查,检测结果显示:27个奶茶店的51个奶茶品种中,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所有样品中,每杯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270mg,其中最高的为480mg。


更直观地对比一下: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仅为108mg;一罐红牛饮料中咖啡因含量为50mg。


也就是说,如果你喝了含咖啡因最多的那杯奶茶,相当于喝了4杯咖啡,或者8罐红牛。


这也是很多人反应喝了一杯奶茶,心慌手抖,甚至是晚上失眠的原因,其实都是咖啡因在起作用。



奶茶本身是茶类饮品,含有咖啡因也是必然的。


所以,完全不必谈咖啡因色变。


目前,国际公认的咖啡因摄入量为每天不超过400mg,对于儿童,则要求不超过2.5mg/kg/日。



 奶茶,真的是奶+茶? 


除了上述的咖啡因,奶茶中还有“甜蜜的陷阱”——糖分。


在27杯标示正常甜度的奶茶样品中,糖的平均含量为34g,最高的一杯含量为62g,等于14块方糖。


而对20件号称无糖的样品检测发现,它们全部含糖,且含糖量全部超出了所谓“无糖”的标准。


按照国家饮品的标准,饮品中糖分低于0.5g/100g为无糖,低于2g/100g为低糖。


无独有偶, 宁波市消保委2018年对全市1728家饮品店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检测发现无糖奶茶中,糖是少了,但咖啡因却普遍高于普通奶茶。


更为糟糕的是,市面上,大多数的奶茶中可能并没有奶。



上海消协所做的这次抽查中,发现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不足,而反式脂肪酸普遍超标。这意味着,你所以为的奶茶,大部分可能都是奶精。



 哪些人群不建议喝奶茶?


众所周知,咖啡因具有使人兴奋的作用,孕妇、儿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等要小心。


对于压力较大的人群,长期保持兴奋状态,反而可能会增加焦虑。


此外,摄入过量的咖啡因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等问题。



年轻人骨质疏松,二十岁的人,五十岁的骨骼,早已不是稀奇事儿了。


皮肤偏白、体重较轻、户外运动较少的女性,往往是骨质疏松的偏爱人群,而这些特征,恰恰也是大部分年轻女孩们的共性。


所以,为了自己的骨骼健康,远离咖啡因类饮料。


此外,高糖的危害,早已不是健康界的秘密。


医生:“保持低糖低盐的饮食习惯”


爱美小姐姐:“吃糖使人变丑……”


“……”


事实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长期的高糖摄入会使蛋白质流失,从而使皮肤变老。至于增加糖尿病风险和心血管风险,也已经得到了医学界公认



反式脂肪酸,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诱发心梗等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反式脂肪酸。


日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各种奶油、糕点、油炸食品等,烹调过程中油温过高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健康人群一天内可以代谢的反式脂肪酸为2g,超过此剂量对健康有害。


因此,“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真不是你想喝就可以任意喝的。



以后奶茶还能喝吗?


前面已经介绍过,奶茶最大的问题在于本身含有较多的添加糖。


追其根本,珍珠奶茶,不过是一种甜饮料,所含有的营养也较少。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可能会引发肥胖、损坏牙齿等问题,同时,还可能会形成不爱喝水的习惯。


因此,奶茶可以偶尔品尝,但万万不可作为一种嗜好。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资讯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

撰稿:郑彦平   烟台业达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审稿:葩丽泽   营养学主任医师

转载版式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