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喝汤和吃肉到底哪个更有营养?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中国人的饭桌上大多少不了一味汤,一顿宴请基本的配置就是四菜一汤。
小时候也总被妈妈逼着喝汤,少吃点肉,原因是相传汤的营养比肉高。
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以至于被扔掉的总是肉渣渣。
直到最近喝汤时灵光一闪,认真思考了一下,这种说法真的有科学道理吗?
营养都在汤里,不在肉里?
其实不然。
首先,无论鸡汤、骨汤还是鱼汤,汤中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本身。
鸡汤中的蛋白质仅为肉中的1/10左右,汤中更多的是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
其次,汤中更多溶解的钙、铁等无机盐的含量不足肉中的1/6,而一碗骨头汤的中钙的含量更是仅有几毫克,远低于人们对骨头汤中钙含量的想象。
由此可见,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高,远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正常的每日所需。
因此,从营养学角度说,肉相比汤更富有营养,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质量更好,氨基酸种类也更丰富。
不过最科学的食用方式还是肉汤同食、适度摄入,人体才能更全面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汤熬得越久越浓,营养越高?
烹煮时间与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越久越好。
很多地方煲汤一般需要2-3个小时,炖则需要4小时左右。
但其实,肉类煲汤时如果烹煮时间过长,反而易导致脂肪含量上升,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破坏。
煲汤应该针对不同食材和营养需求调整时间,一般大概1-1.5小时即可获得较好的营养价值。
具体情况可以参考
鸡肉、鸭肉等肉类煲汤 一般肉类煲炖1-1.5小时,骨头汤为2个小时,汤中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基本可达到峰值,时间过久反而下降,影响口感也缺少了营养价值。
合理搭配食材、掌握用料 为了清淡润口,很多人喜欢喝“独味汤”,但其所含的营养素是不全面的,当然原料也不是越多越好。
汤里的蔬菜要等汤差不多煲好以后再加入,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不应先放盐 先放盐会使蛋白质更快凝固,导致鲜味不足,起锅前放盐,可使肉质保持鲜嫩。
最好用冷水煲汤 食材中的蛋白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慢慢溶解于水中,汤的味道会更加鲜美。
煲汤时间维持在1-1.5小时之间,可获得较好的营养价值。
痛风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喝浓汤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长时间炖煮的浓汤,有过多的嘌呤,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
肠胃弱的人不宜喝油汤 因机体不容易消化油脂,且容易滑肠、大便溏泄,这类人喝汤前可以先撇去油脂。
老年人不应刻意追求煲汤补身 汤中嘌呤高,随着年龄增长,肾脏更易压力过大。
小孩 喝汤不宜多饮,孩子胃容量小,如果饭前喝过多的汤,就会影响正餐,长期这样容易营养不良。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资讯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
撰稿:张弛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讲师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