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吃饭用筷子,上厕所用纸,那我为什么还要洗手?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随着大家逐渐正常复工复学后,前不久大家心中绷着的那根弦似乎松下来一点点,一些培养起来的良好健康习惯也开始松动——比如「勤洗手」这件事。
但千万别放松!即便不是非常时期,我们也有必要建立起严格的日常习惯。因为你永远不清楚面前这双手,之前摸过啥。
看似工作场合中两人一次简单的握手,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肠道内菌群的亲密交换」。
当妈妈做好一桌子的菜,家人一边在享受丰盛的晚餐时,一边也享用了来自家中主子的「馈赠」。
一定有人会说,那我平时吃饭也不用手抓,上厕所也用纸擦,细菌什么的应该离我很远,没必要每次都要洗手吧?
NO NO NO,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细菌可不是一张纸就可以阻挡得住的,它也不会遵守人类臆想出来的「三秒原则」等个三秒再跳到咱们的手上。
细菌的传递往往是即时性的,打开马桶、触碰门把手都有可能在瞬间沾染卫生间的细菌。
再次,在细菌的传播途径中,与手有关的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不洁净的手都有可能是「罪恶之源」。
因为手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部位,而平时接触的手机、键盘都是堪比马桶垫圈的细菌滋生地,更别提倒垃圾、收快递等日常活动了。
那又有人会说了,饭前便后洗手就好了,一天洗七八回有些累赘吧。
可别偷懒!即便我们当个甩手掌柜,一天什么都不干,手上也依然会有细菌繁殖。它们可能来自指甲缝,可能来自衣服的袖口,而有着汗水和正常体温的手心,对那些有害的细菌而言恰恰就是温床。
所以只有勤洗手,才能尽可能地远离细菌。
得益于多年的宣传,洗手是人人都会去做的事情,但却不是人人都「会」的一件事。不合格的洗手方式,对于减少细菌的作用有限。想要做到正确的洗手,应该掌握下面这两点。
➊ 流程要对,时间要够
目前推行有效的「七步洗手法」,本是医护人员的一套标准,在不少医院的洗手池边也都贴了图解。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手上的七个部位进行重点清洗,分别是:
手心相对,清洗手掌、手心;
手心对手背,清洗手背、指背;
手指交叉,清洗手指、指缝;
弯曲指关节紧扣搓揉,清洗指背、指甲;
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清洗拇指、虎口;
一手捏合在另一手的手心搓揉,清洗指甲、指尖;
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清洗手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七步洗手法」通过七个步骤,确保洗手的时候,每个部位都不会被遗漏。同时,这样洗手的时间也比较充分,可以尽可能把细菌病毒从手上清除掉。如果把握不住洗手的时间,不妨唱两遍《生日快乐歌》,唱完时间就够了。
➋ 使用肥皂洗手液加成
清水冲洗对细菌的作用有限,好在人类聪明地发明了肥皂与洗手液,能够消灭手上的细菌。
除此之外,它们的核心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让水具备「清洁」油脂的能力。所以用它们洗手,便可以避免容易分泌汗水的手心,会成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基」。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只要我们一起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就不用再担心来自朋友家人友好的手之前摸过什么,远离细菌,让爱更亲密。
参考文献
[1] 郑燕,手术室内使用手机污染状况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3.2,p217-218.
— 版权声明 —
以上内容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WeChat:DingDangD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