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血浆疗法是"神药" ?风险大于功效?真相是……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血浆疗法?很多人是不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这种治疗方法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得以使用。
据统计,截至3月5日,已经有919人献了血浆,大概有294450毫升的血浆。
3月6日,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发布会上表示,康复者血浆救治危重症患者已经看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还是令人信服的。
目前已经完成15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出较好疗效。
那么血浆疗法是什么?能对抗新冠肺炎吗?今天来了解一下。
目前确切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的就是抗体,但是无法工业化生产。而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疗法,核心就是利用其中含有的抗体,来中和病毒,抑制感染,达到康复。
身体有两种办法可以“自主生产”针对某种病毒的抗体:
一是被病毒感染一次,发病,然后产生抗体;
二是人工方法把病毒“折腾”得半死不活,减弱其致病力,但是保留病毒的“特征外貌”,注射到体内,在不发病(减弱毒性)的情况下,刺激身体产生(针对病毒特征外貌)抗体,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疫苗”。
简单说说抗体产生的原理(见下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在没有被病毒感染时,主动注射“减毒疫苗”,保证在不发病的前提下刺激身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主动制造抗体的行为,叫“主动免疫”。
输注康复者富含抗体的血浆来对付体内的病毒,这个过程叫“被动免疫”,也是康复者血浆疗法的原理。
在此后的100年间,康复期血浆疗法使用于脊髓灰质炎(1916)、西班牙流感(1917-1919)、麻疹、阿根廷出血热、水痘、巨细胞病毒、艾滋病、中东呼吸病冠状病毒(MERS)、SARS(2002~2003)、甲型H1N1流感(美国2009)等传染性疾病暴发期的治疗。
在18年前的SARS疫情中,多项研究中均观察到康复期血浆治疗的病人临床结局好转。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浆疗法组死亡风险降低23%。
有些含抗体(即抗毒素)的血浆可以有效预防:比如被猫狗咬伤,被生锈的铁质锐器深部扎伤,为了预防破伤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就可以有效中和破伤风梭菌。比如被眼镜蛇咬伤,迅速注射抗眼镜蛇血清,就可以中和眼镜蛇毒,挽救生命。
但是,所有的血浆疗法都要讲究一个合适的时间:太晚了是无效的。
中国香港学者研究了SARS患者使用血浆治疗的时机:发病16天以内使用血浆疗法临床结局更好。如果能在细胞因子风暴来临前(大约第16天内)使用康复期血清中和病毒,则会大大减轻免疫系统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提高治愈率。
一旦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多脏器衰竭和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抗体也无能为力了。
因此《血浆治疗方案》强调,血浆疗法不适于危重症终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的患者。
血浆疗法不是万能的,有风险,也有局限性。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血浆中可能还有病毒,造成严重的后果
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或细胞因子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导致输血相关的肺损伤(对新冠病毒肺炎雪上加霜)。血浆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梅毒等,输注这些血浆可能会导致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血型问题
虽然输注的是不含血细胞血浆,但是A型血的血浆中有抗B抗体,不能给B型血患者用;B型血浆中有抗A抗体,不能给A型患者用,O型的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只能O型血用;AB型的血浆不含抗A或抗B抗体,可以给大家用。
血浆来源受限
符合要求的新冠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捐献的血浆有限,同时血液制品质量要求高、工序繁琐,还要确定献血者的抗体(IgG)浓度足够高。
适应人群受限
只适应于特定时间且病情进展较快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配型合格后就更受限了。
虽然存在局限性和一定的风险,目前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还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风险远远小于获益。
总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的血浆含有大量的抗体,恰当的使用可以中和病毒,挽救生命。血浆疗法很专业,也很复杂。对于公众来说,了解这种疗法,鼓励康复者积极捐献血浆。让我们共同抗击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
撰稿:刘治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药师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