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疫情期间胸闷、心慌?有可能是功能性失调!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疫情期间
是否有时会出现胸闷、心慌?
除了考虑心脏疾病外
还应考虑心理应激的身体反应
那怎样才能分辨到底是器质性疾病
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功能性失调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会长崔松谈了疫情期间的小“心事”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双心”医生崔松提醒市民,下面五种情况,你符合得越多,越提示心脏功能性失调。

当你发生胸闷心慌时,自测脉搏还是很整齐;往往在安静休息时发生,运动、劳累反而不发;同时伴有手麻、手抖,脸红、口干、出汗等症状;还会出现多种全身不适,比如头晕乏力、胃口不好、尿频尿急等;经常失眠、多梦。当然,最后的结论需要到医院检查后确认。

崔松对功能性失调的情况讲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做到两点。

第一,顺其自然。要接纳、面对,而不是排斥。要承认自己的紧张、害怕,并且能够说出来。第二,活在当下。专注做眼下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就好好享受每一道菜,而不要去想明天孩子要上网课。

他给市民提供五个小技巧,帮助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一杯热饮 当你心慌时,喝一点热的,会缓解焦虑,给自己安心的感觉。

两手穴位 我们可以在左右手腕横纹上两寸的地方找到一个穴位——内关穴,平时早、中、晚各按摩一次,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三心二意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需要专注,但是一天不要只做一件事,要给自己设定几件事情,这样有利于我们转移注意力。

四肢发达 后面常跟着另四个字:头脑简单。不要想作一句贬义的话,而是说当四肢处于运动状态时,头脑里的焦虑就会减轻。说到运动,最好能够“一张一弛”,运动和放松交替进行。比如最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手的反复捏紧和松弛,让全身放松下来。

捂个好觉 温暖的被窝可以给我们安全感,充足的睡眠可以让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当然如果能连着睡五个好觉,相信很多不适都会缓解。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撰稿:俞陶然 戚颖璞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