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压力山大!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如何化解?





在大医院担任儿科住院医生的小李,每天写不完的病历、做不完的检查,吃饭时担忧发烧的娃娃体温降下来没,晚上又挂念着危重患儿辗转难眠……


而连日加班的程序猿小吴,赶新项目令他头昏脑涨,下午又被产品经理谈话:“马上要上线的新功能又出现了bug,最近你的工作怎么老是出错?”


另一边,平时一向和善的设计师小蒋,面对挑剔的甲方不断提出的修改意见,一下来气,把脚边的垃圾桶给踹翻了,办公室同事都吓了一跳……


哎!进入职业生涯,拼过这个忙季、又到下个忙季,deadline追不停,越来越力不从心……叹着自己辛劳成狗的你,有没有出现下面这些悲催的情况呢?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小心,可能是遇上了“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又称“工作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反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竞争加剧、压力日益加大,而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就容易引发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会造成危害

近两年,媒体报道过许多因工作压力过大和过劳而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自杀和过劳死的案例,都是职业紧张问题严重性的例证。



在美国,职业紧张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引起作业者心理功能紊乱(抑虑、焦虑)和精神性疾病。据统计,因病缺勤的原因30%~40%是由于心理和情绪失调所致。此外,每年因工作紧张所导致的事故、缺勤、跳槽、生产率下降、医疗、法律、保险和赔偿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国内研究发现,高度脑力负荷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医务人员、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三资企业员工的心理障碍问题,如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较其他行业的人群明显增高。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紧张已涉及广泛的职业人群。世界卫生组织(WHO)称,职业紧张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引起职业紧张的原因包括职业因素、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等多方面

引起职业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职业因素、个体、社会、环境、工作制度等。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从理论和因果关系上提出了基本职业紧张模式。


简要来说,个性特征、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以及个人的应对能力,同职业选择、公司氛围、工作环境等职业方面的因素是相互影响的。而一系列个人和职业因素共同导致了心理、生理、行为等各方面不良反应,进而增加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抑郁和焦虑等)。



预防职业紧张,用人单位应担负责任

☑ 首先应识别和确定员工职业紧张的源头,合理安排工作量和进度,创建健康环境,减少和消除紧张源,防止劳动者遭受紧张的不良健康影响。


☑ 其次,改变劳动者对工作中紧张源的反应方式,安排职工参加职业技能与安全的培训,帮助员工了解个体特征,鼓励个体主动适应或调解,增强个体应对能力。


☑ 对于已经职业紧张并产生了不良健康影响的员工,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积极进行咨询与治疗。


自我调适小tips

虽然工作很重要,可是自己的健康才是首位的。一起看看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合理应对职业紧张吧!

☑ 首先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定期运功,练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和瑜伽,确保睡眠充足。


 通过饮食缓解职业紧张,要多食用深色蔬菜、水果、粗粮,并摄入一定量的蛋奶制品、瘦肉、坚果等;还要避免高油高脂高盐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咖啡、酒精、油炸食品、罐头食品等)的摄入。


 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源,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例如,向管理层反应意见,消除或减少压力来源;跟同事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改善时间管理;思考工作的意义,加强工作投入感;避免长时间加班。


 改善人际关系,寻求社交支援。与同事、家人、朋友建立良好关系,建立社交支援网络;接纳别人的帮助,也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同事;遇到困扰可向信赖的人倾诉,寻找专业心理学家辅导;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时,应尽早求医。


参考文献:

1.充分认识职业紧张危害 加强职业紧张预防与管理[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2):81-82.

2.桂珍,余善法,周文慧.企业员工工作满意感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4):270-275.

3.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 Workplace stress.[EB/OL].[2014-01-05].http://www.stress.org/workplace-stress/.

4.工作压力管理自用套件.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http://www.oshc.org.hk


以上内容转载自“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作者杨凤。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