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如何科学表白?心理学家给你支招



1883 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维也纳乘火车,到了不远的默德林镇。他原计划在那里静下心来构思自己的下一篇论文,却没料到完成了一次突然的表白。


面对刚刚认识七个星期的玛莎 · 伯内斯,这位心理学家丝毫没有从他的专业领域获得什么有益的帮助。紧张的他给心上人朗诵了海涅的情诗,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哪怕思想工作已经足够到位,表白时也总是容易慌乱。即使专研心理学的人,在这一刻,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败给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素机制。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有的表白是平和的,娓娓道来,在强大的气场上把感情抽丝剥茧。可对大多数人来说,表白——不管有没有预先的安排——都是情感的爆发。当事人脸红心跳,却手脚冰凉,情感炽诚,却口不择言。而这一切,都是肾上腺素捣的鬼。


尽管表白这件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心理学家们仍然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终于,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几种表白的特定形式的,而这些形式,已经从某些角度影响了恋情的走向。


换句话说,提前了解这些特定形式,也许有助于提高你表白的成功率哟


一见钟情

再多加一些彼此的了解


我们常用「怦然心动」来形容一见钟情,这个「怦」字,就是神经递质高速奔跑的发令枪。一见钟情诱发的表白,是生理唤醒直捣心理决策的高速路。


吊桥实验

1974 年,心理学家唐纳德 · 达顿邀请一位性感女郎做他的实验助手。她在卡匹拉诺大吊桥上拦下了四十名路过的单身男性,并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让他们做了一个心理测验。不过测验结果并不是实验的目的。


在测验之后,女郎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告诉参与者如果有任何关于实验的问题都可以主动联系她。第二天,她又在附近的低矮石桥上重复了这一实验,挡驾另外四十个不同的男人。


之后的一个月里,「吊桥男」们纷纷回电,而「石桥男」们反应平平。


这一结果表明了,人们会把激荡的情绪解读为一见钟情的感觉。因此,如果双方都处于亢奋的情绪中,就能有效提升表白的成功率。


注意事项

  • 始于一见钟情的爱情,导致表白的很可能是冲动,而非真爱;


  • 这样的恋情开场,快意盎然,却不得不面对高开低走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有一见钟情的倾慕对象,也许再多加一些彼此的深入了解,表白的长远效果会更好。


图片来源:网络



日久生情

别忽略亲密关系的「排他性」


严格意义上讲,爱情是个激素起主导作用的化学反应。同其他化学反应一样,有的反应剧烈而奔放,有的反应缓慢而绵长。一见钟情是爱情,日久生情也是爱情。


青梅竹马的故事并不少见,「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况,在一次表白过后,也就有了质的突破。


在情侣分手的原因中,「财务问题」、「缺少共处时间」和「很少一起休闲」都没有排在头号——「三观不合」,才是种子选手。


长期的共同相处与共同经历,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吻合的三观,足够多的共同话题,以及更强的生命相似性,表白也就由是而生。


那如何和倾慕的他/她有吻合的三观呢?


  • 多和他/她一起参加能激发积极情绪的活动。体育运动和电影(请优先选择喜剧和言情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一起去他/她喜欢的演唱会;


  • 在共处的时间内专注。最简单的例子: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别再频繁地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了。专注于和你在一起的那个人,有助于培养你们之间的共情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注意事项

这种表白过后,关系面对的屏障便是爱情的「排他性」,却被很多习惯了做朋友的恋人所忽视。


以前当朋友的时候,大家三五成群地外出游玩,是一个网状的社交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表白过后,原本熟稔的友谊蜕变为爱情,老朋友成了新恋人,就更需要强调关系的排他。


别再像以前一样总是和其他好友一起玩,多制造一些你们独处的机会,才能保持感情的持久稳定。


图片来源:网络


感天动地

未必能感动「心上人」


有些告白,只让告白的对象知道并不足够。于是就有了在宿舍楼下弹吉他的,在电影院包场的,在步行街租用大屏幕的。


对于整个亲密关系的发展来说,表白也算是个相对重要的节点。而「节点」,就意味着在本质上无法流俗于其他的普通日子,总需要强调些仪式感,比如婚礼、生日、纪念日。


仪式最重要的作用,其实还是对「真情实感」的强调。


当然,每一段真情实感都值得祝福,可一些表白方式,实在酷炫过了头,只能看出来任性,却看不出来真挚。而被表白者,面对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路人,实在缺乏自由表达的氛围。


图片来源:网络


倘若真的倾心,表白成功了,那么皆大欢喜;怕只怕拉不下脸来拒绝,面对表白却屈打成招。


所以,这种表白方式要慎用。倘若「炫酷」掩盖了「真情」,那就不好办了。


注意事项

  • 爱情是个好事,但不能因为这是个好事就不注重用户体验;


  • 钟情仪式感的人,才吃感天动地这一套;可对有的人来说,却未必感冒。


不求结果

也是一次对感情的正式审视


在我看来,表白的最高境界是看重过程,而非结果。


这或许不容易理解,表白的初衷难道不是迈入恋情吗?


其实,情感的表达未必就没有表达的反馈重要,无论表白的结果如何,起码不欠彼此的用情一个结局。


心理进程讲究一个完整性,一段感情稀里糊涂的结束了,对双方都是伤害。如果两个人暧昧了一段相当的时间,谁也没表达再进一步的愿望,就这么把热情生生晾凉,感情无疾而终,其实很影响人们对自己未来亲密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不管结果如何,表白起码可以给感情的当下阶段画上一个句号,至于结果,成则成,不成则罢。


「表白就要被应允」、「我爱你,你就该爱我」都是不合理的想法,我们不能也不会跟所有爱我们的人建立情侣关系。



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