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护航】“我儿子就是来讨债的,我上辈子一定欠了他五百万!”
提问:
我儿子五岁了,脾气特别倔,特别难搞,就是谁说也不行,好说歹说都不行的那种。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儿子就是来讨债的。我上辈子一定欠了他五百万!
比如今天上午,我带他去别人家玩,但是过了一会儿我有事得离开,让他先在好朋友家里玩一下。他想继续玩,同时又死活不让我走,紧紧拽住着我的衣服。
几个大人去劝他,跟他说,要么就在小朋友家玩,要么就回家。问他想怎么样,可他就是不说话,就是拉着我不让走,也不哭!
我实在没办法,就硬生生拖着他回了家,打算把他交给奶奶我再出门去。可是回了家他还是不让我走,还是怄气不说话,我真的气死了快,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打完他我还浑身气得直发抖!
最要命的是,我儿子他经常会这样。其实都是为了一些小事,他就是故意不理你,说啥也当听不见!逼的我那火噌一下就来了!我感到很生气,很无助!这样,我该怎么办?
积木育儿回复:
能让妈妈发出“我儿子就是来讨债的”这种感慨,这个妈妈一定很为儿子的倔脾气头疼吧。
首先,心疼这个妈妈一秒钟。
然后我们来分析下妈妈列举的这件小事。
说实话,读完妈妈所描述的,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对吵架的情侣。
当一个女人看到自己的爱人,居然以拒绝自己的姿势,不吭声,关了心门,上了十八道锁,你的反应会是什么?
第一反应是生气。
第二个反应就会变成了踹门。
然后你会发现没有用,自己把脚踹痛了还是没有用,所以你就开始怪门里面的那个人,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你、伤害你?
这个妈妈面对难搞的、沉默的儿子,心中体验着其实就是这些。所以,她的生气,她对孩子的打骂,都更像是种被逼踹门的举动。
可是,冲突中沉默的男人,他们又在用自己的沉默表达什么呢?
一个男人在争吵中开始不吭声了,他往往是在说,我不愿意跟你争执了。我的心里已经有很多复杂的情绪了。那个情绪要是不憋紧了捂严实了,可能就会蹿出来。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失控伤到你。
这个小男孩的沉默也是如此。
他看起来又倔又难搞,完全拒绝沟通,其实是一种“上锁行为”。他心中有很多情绪,比如愤怒于妈妈中途要离开,无奈于妈妈对自己的不支持不理解,心中攻击了妈妈一番后又觉得内疚……于是干脆选择自己关门,自己消化,这是对妈妈的一个保护,但确确实实切断了跟妈妈的沟通通道。
无怪乎那么多女人要去抱怨自己男人的“沉默”了。原来当他们还是一个男孩的说话,就已经学会了这样的一个策略,所以早已经轻车熟路了。
这当然不是个好方法。可为什么男人们依旧在反复用?
因为他们从小就了解了一个真相:情绪是不好的。男孩子尤其不该闹情绪。
于是,这些努力憋着情绪的小男孩,最后都变成了一头头倔強的牛犊子,一个个冲突中沉默如磐石的丈夫。
想来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何止是这些男孩呢?
每一个倔强、难搞、麻烦的孩子,都有同样的难言之隐。
这里,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说文解字”一下。
“倔”这个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委屈的屈。
所谓“倔”,就是一个很委屈的人。他的情绪没被看见,他的需要没被听见,他的情绪情感就会堵塞在那里。他陷在那里无法动弹,这就是倔强孩子的处境。
那么,该怎么办?
第一,冲突的当下,试着去承认和表达情绪。
需要被承认、被接纳、被表达的情绪,不仅指的孩子的情绪,也指的妈妈的情绪。面对冲突,我们需要看见自己内心发生了什么,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内存空间,才有余地去容纳孩子的情绪,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的示范。
这个妈妈就未能够做到这一点。
她硬生生地把孩子拖拽回家。
她快气死了,打骂了孩子,并且身体反应很强烈。
她似乎和在儿子比赛,看谁能够憋得住情绪。
显然妈妈最后输了:儿子依然不说话,妈妈却已经失控了。
母子俩之间的关系所以紧绷,都源于彼此的情绪都没有被表达,而是变成了硬碰硬的方式,好像谁硬谁就厉害一些一样。
这种做法显然是无效的。
所以,妈妈需要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直接向孩子说出来自己当下的心情和难处。当妈妈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去看到那个孩子怎么了?怎么就拒我于千里之外了?
你可以猜测,孩子,你现在是不是很想,你的心情是不是很……(为孩子的情绪命名)
你也可以问,儿子,你想要的是什么呢?告诉妈妈,我们一起讨论。(告诉孩子,你做好了倾听的准备)。
当然,若这个时候,孩子依然还没开口说话,那么他只是一个点头或者摇头,都算是沟通中的一个进步。
你需要给多一点耐心,以及一些肯定。
总之,唯有整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以及允许孩子的情绪,才能让充满张力的亲子关系变软,让真正有效的沟通,存在可能。
第二,你还可以试试游戏的方法。
游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非常适用。
记得我儿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要出门办事,打开门要走,他就开始不依不饶,发脾气,哭,要我退回去。
我跟他解释了自己要赶时间,可是他并不听。
我当时真的很恼火。
好在,我意识到了这样硬来行不通。于是我转过身,关了门,抱起他,假意说:好,我干脆不走了。
我紧紧抱住他,说:糟糕,我俩之间好像被胶水黏住了,分不开了。
我去亲他,去挠他痒痒,他哈哈大笑起来。
5分钟,他情绪好起来了。
有趣的是,游戏中他自己停下来,眨巴着眼睛问我:妈妈,你要赶时间的,怎么办?
我说:那就不管了,迟到就迟到吧。
他说:可是迟到会被批评的。
我说:是噢,妈妈不想被批评。
他很爽快地挥手说:那快去吧,你别迟到了。
目标成功达成!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那短短5分钟的游戏其实属于高质量的陪伴,它首先接纳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其次,它通过游戏互动和肢体上的亲密,跟孩子建立起了解,有效安抚了孩子的焦虑。
一个情绪被安抚的小孩,不需要大人的说教,就能够变得通情达理。
最后想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你们应该早就读到过:
有一天,太阳和风比赛,看谁的力量大。他们正争论不休的时候,看到对面来了一个行人。
于是他们决定,看谁先把这个人的外套脱了,就算谁赢。
风自信满满,说,看我的。于是刮起一阵巨大的风。可是,风吹过后,路人反倒把大衣外套裹得紧了。
风很沮丧,又刮得更凶猛了。结果那个人缩成了一团,大衣裹得更紧了。
这个时候太阳说,轮到我了。
它不停地散发着光和热。路人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主动脱下了自己的大衣。
当风用了那么大力气却失败的时候,一定会认定,这个行人实在难搞吧?
就像很多孩子都被大人认为是倔强的、麻烦的……这些孩子其实都很正常,他们只是没有被理解和看到的孩子,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双温柔的眼睛。
就算你的孩子真的把心上了锁,你若能拿玩密室逃脱的心情,去和你的孩子进行交流,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你能柔软下来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总之,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父母一个我们反复在说的一个真相,那就是,我们去通往孩子心上的路从来只有一条,是温暖,是守护,是真诚的关心。
本文为公众号“积木育儿”(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