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不可忽略的冬日杀手,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周洁(1963—)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门急诊护士长,主要从事烧伤护理管理。
南方的冷大家都懂,除了开空调以外,通常也会采用各种保暖产品,如暖宝宝,热水袋,汤婆子等。但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取暖神器”可能存在哪些隐患呢?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门急诊护士长周洁,为我们讲讲关于低温烫伤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长久以来,许多南方人一直保持着一种习惯——睡前充个热水带放在被窝里取暖。然而……
冬季的某日早上,小朋友一觉醒来,发现腿上出了一个小水泡。妈妈挑破水泡,涂点红药水,就送小朋友去上学了。
万万没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后,伤口的液体已经渗出。妈妈还不以为然,只是在药店买了烫伤药给小朋友涂。
然而伤口不仅没有好转,创面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小朋友去医院就诊。但由于就诊不及时,伤口恢复预计将超过1个月。定期前往医院换药也影响了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
事实上,每年冬天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峰期,由于热水袋造成低温烫伤的病例50%左右都是中、小学生。
很多我们认为温度并不高的取暖用品,其实温度都有50~60 ℃。皮肤长时间直接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一开始并没有灼热的感觉,但热量会慢慢渗透到深部,伤及真皮组织。
低温烫伤有时候伤口小如蚕豆,在前2~3天水泡未破时,通常不会出现疼痛感,更容易忽略其严重性。
但低温烫伤的创面一般较深,可达2~3度,严重者不仅会留疤,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通常愈合期较长,有的甚至需要植皮手术才能愈合。治疗期间每周均需到医院换药2~3次,对学生的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使用热水袋的危害不仅于此,如果使用劣质热水袋,爆炸后导致的大面积急性烧伤、烫伤,后果更为严重。
建议家长创造温暖的居家环境,打开室内空调,或给小朋友脚下垫电热毯,要求其睡前温水泡脚。
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类产品,如汤婆子、暖宝宝,包括部分发热的膏药。小朋友皮肤娇嫩,较易造成低温烫伤。如果必须使用热水袋,可提前将热水袋放进被窝里,待小朋友睡觉时取出热水袋。
特别提醒,低温烫伤的伤口应杜绝民间土方治疗,以免造成伤口感染,必须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烫伤”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烫伤”,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