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骨质疏松症,离你并不遥远!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郑舒娟(1987—)女,护师,本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护士,主要从事骨肿瘤科临床护理。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护士郑舒娟,为我们讲讲关于骨质疏松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骨质疏松特征性表现

  • 疼痛

  • 身长缩短、驼背

  • 骨折

  • 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是脆性骨折,易发生于日常负重、活动、弯腰、跌倒后。轻者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重者致畸致残甚至死亡。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常发生在手腕、脊柱和髋部。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雌激素水平降低 女性绝经之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可能低于正常水平,这会使骨骼矿化不良,从而使女性易于发生骨质疏松。


缺乏钙/维生素D摄入 饮食中长期缺乏钙和(或)维生素D(光照和摄入都不足)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身体活动量减少 运动时,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会给骨骼提供充分的营养,身上的骨钙含量也会因此而增加。运动还可以给骨骼带来一定的机械刺激,刺激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的形成。因此缺乏运动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增加。


疾病相关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甲亢、甲旁亢、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胃切除术后等是骨质疏松的易感因素。




早诊断、规范治疗、减低危害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治疗都比不治疗要好,尽早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减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儿童、青少年做起,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戒烟、戒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


步行或跑步、负重运动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在成年人,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促使体钙增加。运动中的动力和压力有助于骨变得更强壮、更致密,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建议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治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骨质疏松”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骨质疏松,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