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饮食太油腻半夜腹痛醒,当心是胆囊炎!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吴懿(1983—)女,主管护师,本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护士长,主要从事肝胆外科护理管理。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和维持胆道系统内环境平衡稳定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护士长吴懿,为我们讲讲关于胆囊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胆囊的功能
胆囊的健康关乎着整个身体的健康,它具有九大功能:
储存胆汁的功能
吸收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分泌功能(分泌粘液蛋白保护胆囊黏膜)
免疫功能
胆汁酸肠肝循环功能
维护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调节胆道流体压力的功能
调控Oddis括约肌的功能
餐后突击性排泄胆汁助消化的功能
什么是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人。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为慢性,开始几次发病症状很轻,疼痛不太厉害,常被误认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
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 不少患者在进食油腻晚餐后半夜发作,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收缩,而平卧不易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背放射性疼痛,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慢性胆囊炎 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
胆囊炎患者饮食原则
急性发作胆绞痛时应予禁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
慢性或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5克以内,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 。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碳水化合物每日应保证300~30克。蛋白质应适量,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大量进水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
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余、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
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胆囊炎患者的食物选择
选择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 物肝、肾、脑或鱼于等食品摄入。
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对患者有利。
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忌食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如何预防胆囊炎
经常运动 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注意饮食 要讲究饮食卫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如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注意保暖 秋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及时治疗 已经证明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早餐要吃好 要吃带有少量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利于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胆囊”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胆囊”,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