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甄选】这样的带鱼竟被刷了"银粉"?还能不能吃?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在众多鱼类食物中
带鱼
因为口感良好,肉质鲜美
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图片来源:网络



但最近
关于“带鱼刷银粉”的新闻
在网上被大量传播
引起广泛关注


新闻内容显示
带鱼一摸就掉鱼鳞
而且黏黏糊糊
用水一泡还大面积脱落


有人怀疑
这是因为带鱼被刷了银粉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那么
新闻中所提到的“银粉”
到底是带鱼自带的呢?
还是被不法商家刷上去的呢?
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呢?
赶紧来看






带鱼身上的“银粉”到底是什么?


其实,带鱼身上的“银粉”并不是被人刷上去的,而是一层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它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口感良好的优质脂肪。



该脂肪中含有三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6—硫代鸟嘌呤等物质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较好的作用。


由此看来,带鱼身上的“银粉”其实是个宝!


那么既然是个宝,如果“银粉”掉的厉害还能吃吗?



严重掉“银粉”的带鱼能吃吗?


带鱼鱼体表面能刮掉“银粉”很正常,但如果“银粉”很容易擦落就要注意了。


一般来说,长时间运输、遭受挤压、多次堆叠、运输过程保鲜不当都会导致带鱼“掉粉”,因此,“银粉”也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带鱼是否新鲜。


图片来源:网络


水产行业标准SC-T3102-2010中规定合格带鱼脱鳞不应超过体表的四分之一,所以,带鱼“掉粉”实属正常,但超过四分之一就不建议购买。


虽然疯狂“掉粉”的带鱼新鲜程度会大打折扣,但也是可以吃的。



带鱼身上的“银粉”应该去除吗?


烹饪带鱼时,“银粉”不但不需要特意去掉,还要尽量留住。


“银粉”怕热,遇到75℃的水便会被破坏,因此,清洗带鱼时水温不可过高,也不建议对鱼体表面进行过度刮拭。


烹调时,最好采用清蒸、水煮的方法。如果实在想做油炸带鱼要在外层包裹一层淀粉,不要清炸否则会让“银粉”损失严重。



既然“银粉”能吃,那么什么样的带鱼不宜吃呢?



什么样的带鱼不宜吃?


不宜吃的带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泡过福尔马林的,另一种则是超出水产标准限定的非合格品。


泡过福尔马林的带鱼主要特征为:


颜色异常 颜色发亮,色泽饱满。


气味异常 甲醛具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如果从带鱼身上闻到了要当心。


图片来源:网络


鱼身僵硬 福尔马林浸泡过后,带鱼中的蛋白严重变性,导致鱼身体发硬。


蒸煮异状 如果在蒸煮过程中先鼓起来,随后又神奇地开了花,鱼骨头都露了出来,那么这鱼很可能被福尔马林泡过。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非合格带鱼,如果具有以下特征,不建议购买:


颜色异常 鱼体未见银白色,整体色泽暗淡;


脱鳞严重 超过体表的四分之一;


眼球异常 眼球塌陷严重,角膜明显浑浊;



肌肉柔软 触摸没有弹性;


出现异味 除了带鱼固有的气味,出现其它明显异味。


此外,多次解冻的带鱼也不宜食用:


冷冻带鱼解冻过程中细菌会生长,这时如果立刻对带鱼进行烹饪,不会引起健康问题。


但如果再次进行冷冻,因为冷冻速度较慢,细菌便会利用这段时间迅速繁殖,等下次解冻食用时,很可能已经变质了。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挑选带鱼的正确姿势,快跟上!



如何正确挑选新鲜带鱼?


看鱼体


新鲜带鱼富有光泽,匀称且饱满、肌肉坚实,有弹性,黏液透明。


看银粉


鱼体表面的颜色应是灰白色或银灰色,如果上面附着一层黄色物质则不新鲜。



看鱼鳃


鱼鳃应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如果鱼鳃发暗,则不新鲜。


看鱼眼


新鲜带鱼应眼球饱满,角膜清晰,眼球凸起且黑白分明,而眼球下陷且有一层白蒙的则是次品。


图片来源:网络


看鱼肚


观察鱼肚是否完整,鱼肚不完整的带鱼通常已经开始腐烂。


闻味道


正常的新鲜带鱼应有鱼腥味,如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就不要买了。


综上所述
带鱼的“银粉”
其实是带鱼本身的优质脂肪
并不是被刻意刷上去的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护健甄选”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护健甄选”,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审稿: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少伟

撰稿: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陆冉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