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连续暴雨,这6个地方要小心!别不当回事儿,严重感染可致命......







作者简介

顾秋姣(1988—),女,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干部科、全科医疗科副护士长,主要从事老年护理与护理管理。


随着台风“烟花”的来临,上海多数地区迎来强降雨的天气,强降雨不仅需要防汛,还需要防病。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呢?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防皮炎,尽量避免

让皮肤接触污水



大雨排泄不及时造成路面积水,如果双腿长期浸泡在积水中,浸泡部位可能会发白、肿胀,严重时也可能会造成感染和溃疡。因此,雨天尽量少出门,避免长时间待在积水中。必须下水时,最好穿长筒雨鞋等,防止感染。如果蹚水,要及时用清水及肥皂冲洗,还可用热盐水泡脚,驱寒杀菌。注意保持趾间等皱褶部位清洁干燥,若出现皮肤发痒或皮肤破损,发现皮肤肿块,手足部位糜烂、脱屑、渗出,局部感染、溃疡,四肢有红色小丘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等症状,须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防感染,饮食卫生得上心



暴雨后易滋生细菌,食物易变质,降雨严重还可能造成水源污染。进食了不洁净食品后容易感染痢疾杆菌,出现急性肠道传染病。因此,出现连续暴雨或水灾,居民要特别注意饮水与食品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蔬菜、水果充分清洗或削皮再食用。此外,如果发生外伤,要及时用碘酒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较严重的要用纱布、绷带等包扎,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针等。

图片来源:网络




防霉变,家具、食物是重点



夏季温度高,连续暴雨使空气湿度增大到80%以上,再加上充足的氧气,为霉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土壤。霉菌活跃会导致家具发霉、食物变质,其大量繁殖的微小孢子还可能被人体吸入,引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哮喘等。因此,卫生间、厨房场所用水后要及时除水,拖干地面水渍。家具、橱柜里使用木炭、竹炭或一些颗粒型除湿剂帮助吸附水分。保持厨房碗筷、案板、毛巾等干爽,可以用专门消毒柜消毒或热水煮沸消毒,一旦天气转晴应该将所有物品置于阳光下曝晒。


此外,木质家具受潮或浸水后,应先用水擦去水渍和霉点,在阴凉处自然风干;金属家具要先将锈迹处理干净;布艺沙发如果受潮或浸水面积不大,可用洗洁精清洗,用吹风机缓慢吹干。如果家中米、面等粮食被水浸泡或发生霉变,切不可再食用。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应该保持门窗通风;雷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出门时戴上口罩,以防过敏源。


图片来源:图虫




防回潮,换洗衣物要烘干



连续暴雨,衣物难干,总会有潮湿感,不仅影响穿衣舒适度,严重的还会发霉,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换洗衣物洗后可以用烘干机烘干,或在衣物快干时用吹风机或电扇帮衣物挥发剩余水分。衣柜衣物一旦发现潮湿就应拿出来放在通风处晾干或烘干。可以开启空调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雨水浸过的衣物要重新清洗,并按照上述方法烘干处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防疾病,以下人群需注意 



雷电天气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和心衰。汛期降水常伴有雷电天气,这种天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强雷雨天气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固然有心理恐慌的原因,也有气象原因。雷电天气时,气压通常较低,影响人体供氧。当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和心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雷电来临时,要保持平静心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淋雨过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易发生大叶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是大量运动后的健康人群、患有呼吸道感染且尚未痊愈的人群、患有糖尿病、肺气肿、贫血等人群,如症状加重,须立即就医。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预防传染病



暴雨洪灾期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是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水淹没厕所、粪池、禽畜棚圈、生活垃圾及淹死的动物等后,往往含有肠道致病菌、病毒及寄生虫卵等。同时,正值盛夏,蚊蝇孳生便利,会加剧病菌的传播。因此,较易暴发细菌性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胃肠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病从口入,往往由于进食不洁食品或受污染的水后感染所致。


预防这类肠道传染病,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尽量不赤足接触内涝积水。在家中及时灭蚊、灭蝇、灭鼠。不使用积水、污水洗瓜果、碗筷。喝开水或合格的瓶(桶)装水,不喝生水。装水的桶、缸等容器保持干净卫生。注意饮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或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另外,可适当在菜肴中增加食醋和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能增强胃肠道的杀菌和防御能力。


血吸虫病流行区还要特别注意预防血吸虫感染,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靠谱的方法。必须接触疫水时,要在接触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吸虫防疫部门检查,如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让我们积极做好自身的疾病防控,共同等待雨过天晴。





往期推荐

40天超长待机来了,酷暑下真的能“热死人”?!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夏天必吃的西瓜还有保健作用?哪些人不宜吃西瓜?

夏至已至,饮食起居需注意,防暑降温小妙招你get了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灾害”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灾害”,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点击蓝字“阅读原文”即可投稿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