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日历】世界骨质疏松日 |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专利”吗?补钙能否管用?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家里有老年人一般都会特别注意,生怕老人磕了碰了。小孩子整天跑来跑去,摔个跤爬起来继续跑来跑去,但很多老年人却是骨头变“脆”了,禁不起折腾。这往往是骨质疏松症在作祟。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据文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49%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男性为23%;50岁以上人群中,20.7%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男性为14.4%。



那么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如果中招了该如何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骨质疏松症的那些事儿。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也称之为“静悄悄的疾病”。

但是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甚至“浑身痛”夜间更为明显,有时会影响睡眠,白天活动以后疼痛一般会减轻,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常常伴有乏力、腿抽筋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



在无外伤或者轻微外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是脊柱骨折,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另外,肩部骨折、腕部骨折、骨盆骨折等也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把骨骼比作一座房子的话,大约在30岁以前,是以“造房子”(成骨细胞)为主,我们的“房子”会越造越高,并达到所谓的“骨量高峰”。


30~40岁之间,“造房子”(成骨细胞)和“拆房大队”(破骨细胞)势均力敌,房子的高度保持稳定。



40岁之后“拆房大队”(破骨细胞)逐渐占据上风,但在雌激素的严密保护之下,可以抑制“拆房大队”对房子的破坏,造房子和拆房子还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拆房大队”失去了抑制作用而变得肆无忌惮,这样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该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要预防它,我们从小就应该做好骨骼保健工作,如均衡饮食,补充足量的钙和蛋白质,经常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增加我们“造房子的高度”,增加骨量峰值。


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咖啡和浓茶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中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了解骨量情况。



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骨量,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措施和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通俗地说就是要“荤素搭配,素菜天天要有,荤菜要看具体情况”。

“荤菜”是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限制拆房大队)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帮助造房子)。“荤菜”的种类很多,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使用。


“素菜”主要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于钙的补充,食补是重要的钙质来源,如牛奶、酸奶、深绿色的绿叶蔬菜、豆制品和坚果等,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每日食补的钙质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因此推荐在食补的基础上再补充钙剂。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非常少,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这些谣言不要相信


谣言 治疗骨质疏松症只要补钙就行了
辟谣 补钙只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措施,单纯补钙无法治疗骨质疏松症。

谣言 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症
辟谣 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很低,且钙离子不会溶解在水里,难以吸收,而脂肪含量却很高,因此,喝骨头汤是无法预防骨质疏松症的。



谣言 长期服用钙片会得肾结石
辟谣 虽然肾结石的主要成分包含钙,但它的形成原因并不是钙摄入过多,而是因为体内草酸含量过高。因此,像一些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草头、茭白等,一定要焯熟后再食用。

谣言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与年轻人无关
辟谣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如有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症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谣言 人老了,就会得骨质疏松症
辟谣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在中青年时期,尽量提高骨量峰值,延缓或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50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骨密度,了解自身骨量,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症,要遵医嘱按照“荤素搭配”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治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意义日历”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意义日历”,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科普中国

撰稿:敖荣广   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转载版式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