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日历】世界胰腺癌日 | 神秘、沉默、“伪装”多的“癌中之王”,了解的人却不多……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PART 1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尤其以胰腺导管腺癌最为常见,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
疾病特点可用“三高三低”概括,即发病率增高、病死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根治率低、5年生存率低。
据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报告显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8%,在所有癌症中最低,也是唯一1种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1:1的疾病。1990—2017年期间,全球胰腺发病率增加了12%,病死率增加了10%。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西方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精神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患者日趋年轻化。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胰腺癌目前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排第10位,是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6位,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7位,已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图源:图虫
PART 2
胰腺癌症状
几乎没有特异性
胰腺癌发病往往症状隐匿,常见的有厌食乏力、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不适等,无特异性,易与胃肠病混淆,难以早期发现。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加上在常规 CT、磁共振及 PET-CT 影像诊断基础上,发展超声内镜、分子影像、三维可视化等多种新技术,在经典的肿瘤标志物 CA19-9 外开展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 及外泌体等液态活检手段,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也有明显改善。
另外,可以根据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等,对高危人群长期随访跟踪。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某些高危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超过 5%,这些个体筛查将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包括个人是家族性胰腺癌,家族种系基因突变,最近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中年人。
图源:图虫
PART 3
出现这些症状
应小心胰腺癌
胰腺癌由于发病症状较多,伪装较多,易被当作其他疾病而耽误治疗。
中上腹饱涨不适,马上去看消化科,做胃镜肠,吃药……
背后疼痛,背脊痛,腰肌劳损,腰酸腿痛,看骨科,打针灸,按摩……
眼睛发黄,以为是肝炎,看传染科……
中年以后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以为是糖尿病,看内分泌科,吃药……
请先做1个增强CT加1套血的肿瘤标记物,及早排除胰腺癌。
当发现以下相关症状时,应留意有可能是胰腺癌。
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重要症状,而患病部位不管是出现在胰腺头部还是体尾部都会导致疼痛,有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为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
黄疸 黄疸是胰腺癌的重要症状之一,患者一般还会出现小便发黄以及大便像陶土的症状,其中还有些患者会合并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被认为是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其实是胰腺肿瘤造成胆管梗阻,引发的梗阻性黄疸。
消化道症状 由于胰腺位于胃后面,很多胰腺癌一开始的症状就只是长期的消化不良、腹泻,酷似胃病。
血糖升高 很多胰腺癌患者伴有血糖升高,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很多人都会前往内分泌科当成糖尿病治疗。
此外,由于胰腺癌的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若想早期发现,只有通过定期体检,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病史,或者有家族史,应该每年接受定期检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PART 4
胰腺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与其他实体恶性肿瘤一样,胰腺癌也有多种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然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由于早期发现困难,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只有20%,大量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但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化放疗的发展,一些原本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甚至一些已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如肝寡转移患者(肝脏转移个数不超过3个)也可以通过转化治疗,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进而延长生存时间。
化疗 是除手术外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特别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纳米粒紫杉醇和 FORFIRINOX 方案的出现,胰腺癌的化疗治疗效果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其它如放疗、靶向、免疫、中医中药及一些姑息性的局部治疗手段也有逐步尝试,并与手术、化疗一起组成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
微创 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方向,但胰腺的解剖位置深在,且毗邻大血管,相比较于其他腹部手术,胰腺的微创手术开展较晚。胰体尾切除手术由于无需消化道重建,没有复杂的吻合,且术中解剖清晰刺激少,术后恢复快,已成为微创胰腺手术的首选指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切除难度大,吻合多,手术风险高,微创目前还是推荐到大的中心选择性开展。
另外,目前胰腺微创手术主要集中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胰腺癌是否适合做微创手术,还有待于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意义日历”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意义日历”,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来源:健康中国、新闻晨报
撰稿:徐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转载文字、版式编辑:张梦佳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