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哮喘是儿童疾病?患哮喘一定不能运动?原来这些年都误解了......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特邀专家


毛燕君(1968—)女,主任护师,博士,上海市肺科医院护理部主任,上海市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和肺部疾病护理与管理。




引言


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该主题呼吁采取行动,解决普遍存在关于哮喘的“谬论”及“误解”,这些误区使哮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法获得最佳受益。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市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肺科医院护理部主任毛燕君老师,为我们讲讲关于哮喘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哮喘常见的几点错误观念:


误区一

“哮喘是一种儿童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摆脱哮喘。”


真相

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期的哮喘治疗非常重要。确实,部分婴幼儿,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是如果儿童存在过敏体质,比如患有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中或者家族有哮喘史,那么哮喘症状很有可能会持续存在。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儿童和成年人,通过规范的诊断、治疗、患者教育,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图片来源:网络



误区二

“哮喘不发作不治疗”


真相

即使急性发作缓解,哮喘气道仍然存在慢性气道炎症,需要坚持长期用药。


大部分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会特别紧张,都能积极配合治疗。而一旦胸闷、喘息、气急或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控制,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或“不咳”,就没必要再用药了。


其实,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如果擅自停药,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因此,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一旦被控制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如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但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停药!

图片来源:网络



误区三


“哮喘患者不适合运动”


真相

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时,哮喘患者就能够进行锻炼。很多人都认为哮喘病人是不能运动的,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哮喘病人在症状稳定期间,可以做些瑜伽、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游泳、散步等温和的体育活动,适度的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哮喘患者的心肺功能,还能够增加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急性发作期间应避免重体力活和过量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哮喘患者也可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很多国际知名运动员患有哮喘。比如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跳水明星洛加尼斯、田径明星齐依娜等均患过哮喘,但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运动健将。当然,运动的前提是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图片来源:网络



误区四

“只有使用大剂量激素才能控制哮喘”。


真相

通常可以用小剂量吸入激素来控制哮喘。


常用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通常需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方能生效。严重哮喘发作时,可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待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最佳水平和最大呼气流量波动率正常后2~4天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


哮喘持续状态需要静脉使用激素治疗,并逐渐停药。用药后应及时漱口,曾有位患有哮喘的钢琴家,因为在演奏会开始前服用急救药物没有及时漱口,导致在演奏过程中双手颤抖、频频走调...还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觉得有些哮喘药物较贵,于是喷完药物后不愿漱口,希望药物能在口中全部吸收,防止浪费。以上都是不正确的做法,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哮喘常见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需要纠正。哮喘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长期全程自我管理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在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借助哮喘行动计划向患者传输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观念。




往期推荐

春季过敏又来了?!易过敏体质如何改善?记住这几点很重要!

有哮喘的孩子能不能运动?会有危险吗?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你吃对了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哮喘”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哮喘”,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呼吸护理专委会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