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吃元宵吗?放心吃,健康、低糖的那种......







上海市护理学会

恭祝大家

月圆人团圆,家和万事兴

YUANXIAO

About The Author

杨毅 (1989―)女,护师,大专,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缓冲病房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The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闹元宵,团团圆圆


YUAN XIAO

FESTIVAL

恭/喜/发/财 好/运/连/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那么元宵应该怎么吃,更放心、更健康地吃呢?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缓冲病房护士杨毅为我们讲讲关于如何健康吃元宵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应该怎样挑选?



看包装

不要购买无包装元宵,可能在卫生、质量方面存在隐患。要看清包装袋上的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有QS标志,特别是馅含量,皮薄馅多的更香甜可口。


看储存温度

应注意其冷冻柜的温度,可以用手隔袋轻捏一下元宵,发软的说明其温度达不到储存标准,冻得越结实的越好。


看汤圆外表

查看袋内产品有无黏结、破损或变形,尤其要看外形是否基本圆正、皮层是否薄厚均匀,是否露馅,有无裂口,有无霉变,有无可见杂质。同时注意不要购买表面有霜的或者是冰屑的元宵,可能是重复冷冻的产品。


看配料表

不要轻易相信元宵无糖的宣传。不少元宵都标明了无糖或低糖。但是由于元宵本身是糯米制作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同时很多馅料中都含有糖分,所以元宵是几乎不可能做到无糖的。



元宵怎么吃才更健康?


元宵要吃热的,且不吃油炸的,元宵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不容易消化,粘软的糯米冷后质地变硬,更加难消化。对于消化功能弱的人来说,元宵最好吃热的。另外,元宵最好煮食,油炸的热量太高,要少吃。


一次不宜吃太多,吃的时候细嚼慢咽,糯米食品饱腹感出现的比较晚,一不小心容易吃过量,增加胃肠道负担,出现腹胀等不适,所以尽量要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快、吃太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避免噎住和烫伤。


吃了元宵后主食要适量减少,元宵虽然个头小,所包含的热量可不小。因为元宵属于糯米制品,且馅料中为了增加香滑口感常会额外加入一些猪油、奶油及糖等调味,导致其热量和脂肪含量较高,三个标准大的元宵相当于半碗米饭,所以吃了元宵要适当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


有条件可适当加点“料”,元宵属于精细食物,其油脂与糖又较多,吃元宵时适当加点粗粮或新鲜蔬菜佐食,既可解除一些腻味,又能起到营养互补,可谓一举两得。



元宵哪些人不宜多吃?


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患者

应尽量少吃这种难以消化的食品,如果吃得太饱并吹到冷风,这类病人就容易引起急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糖尿病患者

最好不要吃甜馅元宵,可改吃咸味元宵,另外要减少正餐中主食的量。


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急性胃肠炎患者

春节期间很多暴饮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肠炎,这时候如果多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溃疡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年老体弱者

这类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脱落,而且吞咽反射也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细嚼慢咽。


婴幼儿

3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适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不测。


发热患者

发热时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久病初愈者

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元宵不利于康复。


痛风病患者

高嘌呤、高油脂的食物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增加痛风病发作的可能。




元宵虽美味

但不要贪吃哦~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推 荐 阅 读

漏服降糖药,补法有窍门

糖尿病患者不吃甜的就可以?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吃大蒜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吗?好大的口气!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饮食”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饮食”,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