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冬季如何保护您的“第二心脏”?
作者简介
沈国美(1974—)女,主管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留观室护士,从事急诊护理相关工作。
引言
泡脚的益处
1
促进血液循环
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但负担却最重。因此,脚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养生方法,能够刺激足部的六条穴位经络。
图片来源:网络
2
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预防冬病体质虚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冬季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泡脚有助于提升阳气,不仅能帮助入睡,明显提高睡眠质量,还能预防许多冬季疾病。
3
排寒祛湿
经常泡脚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泡脚时会感觉膝盖很凉,说明体内的寒湿正在被泡脚的热水逼出体外,人体内多寒湿,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因此,如果受风寒感冒了,泡泡脚出一身汗,还能将体内的寒气驱散。
4
降低血压
血压高的人如果长期泡脚,会使得人体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降血压的作用。
泡脚注意事项
1
泡脚时间
应选择晚上睡前19~21点左右最佳。晚上21点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回流。
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与肠道,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达到最好的养肾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小贴士】
泡脚时应选择较为舒适的椅子坐,水位最好高过小腿,足底要完全平贴在水桶里,让水温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及小腿处的经络,可加快血液回流,改善心脑等器官供血,而随着热力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经络疏通,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
泡完脚后不要马上睡觉,可以趁着脚部发热,揉揉脚底,待全身热量缓解之后再入睡。
睡前泡脚要避免在晚饭后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
泡脚最佳时长
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最多30分钟以内,一般人泡个15分钟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时长,老年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不适症状。体质虚的人泡10分钟即可,不宜过长。
3
泡脚的水温
应为38°C~43°C为宜。水温比人体体温略高即可,一般在38°C~43°C范围的温度比较适宜。
老年人泡脚不宜超过40°C,年轻人泡脚也不要超过43°C。
过高温度会伤害皮肤,比如毛孔会过度扩张。不过这也要视每个人具体耐热程度而定,刚开始泡时温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热水,不断加温,泡到全身发热为止。
图片来源:网络
4
泡脚用具选择
首选木盆,次则不锈钢,再则塑料盆。若用恒温的现代泡脚专用盆也行,但一定要严控时间,不要太久。
5
泡脚食材选择
对于健康人来说日常泡脚只要用清水、盐水或醋水泡脚就行,不仅简单方便更经济实惠,都为生活中常见食品。
盐水或醋水泡脚作用
杀菌消毒,治疗脚气,去除脚臭。有滋润皮肤的作用,好多老人在冬季脚部有皮肤干裂的情况,这个时候不妨可以利用食醋泡脚、坚持进行一周以上,这样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脚部皮肤护理效果。促进血液循环、补肾、抗衰老
生姜泡脚作用
将生姜拍扁,用水煮出汁后兑凉水至40度左右,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橘皮泡脚作用
将橘皮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干燥1周待用。泡脚时放入热水中浸泡,待水温热时泡脚。橘皮泡脚有祛寒暖身的效果,尤其适合体质偏寒、怕冷的人。
以下人群,不宜泡脚
静脉曲张患者
对于得了静脉曲张的人而言,血管本身就存在淤血。热水泡脚,高温令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重淤血,让病情恶化。
图片来源:网络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很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远端,特别是脚的感觉迟钝,会特别热衷泡脚。自己感觉水温正常,甚至很舒服,但是脚上的皮肤可能被严重烫伤,所以最好能让家人试好水温。
低血压患者
泡脚会让血压快速涌向下肢和表皮,这容易加剧患者低血压的倾向,造成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引发眩晕、胸闷等症状。
有冠心病和脑梗患者
长时间泡脚,会相应减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供血,特别容易加重心绞痛、心梗、脑梗病情。总之,对于这类人而言,任何足以改变血液分配和流动的事情,都不要轻易尝试。
动脉血栓、脉管炎患者
泡脚会让动脉和静脉一同扩张,形成盗血,让下肢缺血的症状更加严重,加重病情。
生长发育期的孩子
长时间用热水泡脚不利于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足弓的形成与维持,并且很容易导致扁平足。
妊娠期妇女
怀孕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泡脚时不建议用中草药泡脚,也不建议做足底按摩,如孕妇有些慢性病,阴道流血,某些器质性疾病或泡脚不适者,脚部有伤口者均不宜泡脚。
泡脚虽好,可不能乱泡!
你学会了吗?
推荐阅读
【护健图文】“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趁此时机如何调养身体有讲究!
【护健图文】冬天皮肤干燥、起皮?原来是这几步没做好......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养生”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养生”,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张诗怡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