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王奶奶的热水袋风波,冬季防烫伤小知识了解一下







作者简介


张雅君(1981—)女,主管护师,本科,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部急诊室护士长,主要从事急诊护理、危重患者护理。


引言


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人都拿出了热水袋这个“神器”。但是,热水袋使用方法有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烫伤。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部急诊室护士长,为我们讲讲王奶奶的“热水袋风波”,一起来看看吧。




天气寒冷,王奶奶晚上总觉得脚冷睡不着,用热水泡脚以后还是觉得很冷。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睡到半夜,王奶奶又觉得双脚冰凉,只能拿出“秘宝”——热水袋(俗称“汤婆子”),热滚滚的“汤婆子”放在脚底,总算能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谁知第二天出大事了,王奶奶脚底被烫出个大水泡!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她想起以前隔壁李阿婆说过“烫伤了用牙膏涂涂就好了”,于是拿起牙膏涂在脚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两天过去了,水泡非但没消下去,脚还又红又肿,疼的要命,万般无奈下,王奶奶只能去医院伤口门诊就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王奶奶一直觉得奇怪,怎么用个热水袋就会烫伤了呢?热水袋的“威力”有这么大吗?


其实在使用热水袋、暖热宝、微波治疗时,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低温烫伤。


常见的受伤部位为下肢、足部、腹部等。


低温烫伤就是较长时间接触温度并不是很高的热源所致烫伤,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能造成烫伤,而且常为Ⅱ~Ⅲ度烫伤,多发生于熟睡、和肢体感觉不敏感的老年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王奶奶脚上的大水泡就是II度烫伤的临床表现,除了水泡,还会伴有剧烈的局部疼痛。


经过专科护士小莉的仔细检查,好在王奶奶的烫伤部位没有发生感染,积极治疗的话10天左右就能痊愈。如果伴有感染,严重的话可能还得植皮呢!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如果发生烫伤,应该立即用流动水不断冲洗,迅速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冲洗后千万不要用“土办法”,比如牙膏、酱油、麻油等涂抹烫伤部位,这样是非常容易造成感染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如果烫伤的水泡比较小,可以让其自行吸收,如果水泡比较大,疼痛剧烈,应该去医院就诊。


一般伤口门诊的护士会将水泡皮刺破,但不会把水泡皮撕去,利用自身皮肤的保护作用覆盖在烫伤部位,促进伤口愈合。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由于王奶奶的伤口没有发生感染,因此小莉选择了“湿性愈合”的敷料给王奶奶处理,湿性愈合可以减轻局部疼痛,让伤口在湿润的环境中,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如果发生严重的烫伤,会导致体液大量渗出,大量水分从皮肤蒸发,就必须去医院进行正规和全面的治疗。


饮食应注意加强营养,扶持机体修复功能和抵抗力,可以吃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洗澡时要注意保护伤口,切不可搓洗、使用肥皂等清洗被烫伤部位的皮肤,尽量保持皮肤正常湿度和温度。洗澡时的水温不可过高,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不高于40摄氏度。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冬天是发生低温烫伤的高发季节,在使用一些取暖设施时要特别注意:使用热水袋要用棉质保护套,避免注入过烫的热水。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北方家庭使用暖气片或围炉,周围要设置围栏或屏障,防止老人和儿童意外烫伤。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除了老人之外,儿童,特别是低幼龄儿童也是发生意外烫伤的高发人群。平时不要让孩子轻易进入厨房,远离电熨斗、热水瓶、热汤碗等危险物品,餐桌上的桌布不宜过长,防止幼儿拉扯导致意外发生。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听了护士小莉的话,王奶奶总算明白,原来冬天用个“汤婆子”还有那么多讲究,家里的小孙子也要注意看护,不然可真是容易发生意外烫伤啊!



学到了吗?

觉得有用,

就转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



推荐阅读

护健图文  |  不可忽略的冬日杀手,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护健图文 |  为孩子筑起一道预防烧烫伤的防火墙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烫伤”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烫伤,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张诗怡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