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漏服降糖药,补法有窍门







作者简介


韦文倩(1995—)女,护士,大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临床护士,主要从事内分泌护理。


引言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需服用降糖药,只有按时、按量,规律地服用降糖药,并根据医嘱依据病情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才能使血糖平稳控制。但生活中总有糖友由于各种原因而漏服降糖药。那么如果漏服,应该怎么办呢?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韦文倩,为我们介绍关于降糖药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

磺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品种众多,按照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可分为短效药物及中长效药物两大类


短效药物


_

代表药物

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

服用方式

餐前半小时口服

餐前记起时

将用餐时间延后半小时

两餐之前记起时

需立即测量血糖。若血糖轻微升高,可增加活动量而不再补服;若血糖明显升高,可立即减量补服。

下一餐记起时

可不补服


中长效药物


_

代表药物

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

服用方式

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一般每日只需服用1次

早餐前漏服药而于午餐前记起时

可根据血糖情况,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药物。

午餐后才记起

可以视情况减半药量补服



2

格列奈类药物


_


_

代表药物

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等

服用方式

餐前立即口服

两餐之间记起时

根据血糖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补服或减量补服

下一次用餐时间快到时

不需补服,但需检测血糖。若血糖上升不明显可正常用餐和用药,若血糖上升明显则应适量减少用餐,促使血糖恢复正常,最大限度降低漏服药物带来的影响。



3

 α -糖苷酶抑制剂


_


_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

服用方式

开始进餐时服用(即吃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正在用餐时记起

立即补服

餐后记起时

补服效果一般,可不用补服,视情况加测血糖。



4

双胍类药物


_


_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

服用方式

普通型随三餐一同服用;肠溶剂型餐前30分钟服用;缓释剂型随晚餐一同服用。

服用剂量较小时

可不必进行补服,但需增加运动量以降低血糖水平。

联合其他药物进行降糖时

若血糖上升不明显可不补服, 可通过增加运动量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如果血糖上升明显,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补服或减量补服;若已临近下一次的用药时间则无需进行补服。



5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


_


_

代表药物

列汀类、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服用方式

一日1次 

单独服用时

可随即按原剂量进行补服

联合用药时

若血糖水平不低则也可当日进行补服,但如果到了第二天则无需进行补服。



6

噻唑烷二酮类(TZDs)


_


_

代表药物

吡格列酮与罗格列酮

服用方式

餐前口服

单独服用

当日漏服时均可进行补服

联合用药

若血糖水平不低则也可当日进行补服,但若到了第二天则无需进行补服。



7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


_


_

代表药物

口服索马鲁肽

服用方式

餐前口服,每日1次

早餐前漏服药而于午餐前记起

可视血糖情况,按照原来剂量补服(并将午餐用餐时间延后半小时)

午餐后才记起

可视情况,半量补服



8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


_


_

代表药物

恩格列净、达格列净

服用方式

每日1次、晨服

单独服用

当日漏服时均可补服

联合用药

若血糖水平不低则也可当日进行补服,但若到了第二天则无需进行补服。


如何避免漏服降糖药?

想要减少漏服降糖药事件的发生,首先思想上一定要重视,认识到降糖治疗的重要性和漏服药的危害,才会主动去服药


还有一些糖友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比如将口服药放在餐桌上,在拿起筷子前就能看到药,长期以往,也就养成了习惯;随身包里常备口服降糖药,以免偶尔出去吃饭身边没有药;将药物放在写着时间的小药盒里,吃与没吃一目了然。




学到了吗?

觉得有用,

就转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




推荐阅读

护健图文  |  你知道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更危险!

护健图文 |  警惕这个隐形杀手,没有征兆没有症状,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

护健图文 |  5.29全国爱足日 | 糖尿病足“防”大于“治”

护健图文 |  糖友不注意保护皮肤,当心这5种病找上门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糖尿病”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糖尿病,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市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糖尿病学组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张诗怡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