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点】延伸阅读: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本文原文《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将刊登于《上海护理》2020年第10期,更多详情请阅读该期杂志。
目前,临床上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式无统一标准,若湿化方式选择不当可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痰痂形成而阻塞气道,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另外,气道湿化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并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等,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临床上常采取肢体约束的方式预防患者拔管。但传统的肢体约束带仅固定患者的手腕处,手指仍可自由活动,存在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且患者躁动时可造成约束部位皮肤发红, 甚至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气道管理方案。主要采用新型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及新型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手套2个工具对患者进行护理。见下图。
图1 新型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
新型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构成包括3部分,分别为输氧管、湿化管、固定器,全长150 cm。输氧管、湿化管为同一管路,统称“输氧湿化管”,管路末端外径约2.5 mm。同时,输氧湿化管设有“P”字型固定器,固定于患者气切导管开口处。
图2 新型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实物图)
新型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手套包括3部分,分别为:手掌部、腕部和约束带区。其中,手掌部指间形成蹼,固定于球袋上;手掌部内面为掌心弹力球袋,内装球体海绵或弹力球。腕部内置双层棉布,腕部外置魔术贴用于调节腕部约束带的松紧度。约束带区设有腕带,利用腕带将腕部固定于床栏。
图3 新型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手套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期刊看点”的护理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关于学会”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期刊看点”,即可阅读相关护理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来源:《上海护理》2020年第10期
审阅:庹焱
文字编辑:张丹华
图片、版式编辑:张诗怡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