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第八届东方造口-伤口-失禁护理论坛在沪举行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2020年9月18-19日,由上海市护理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东方造口-伤口-失禁护理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专业共融、云端共享、白衣共抗”的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人员近600人参会。









01

开 幕 式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市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洪莲主持,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徐筱萍致开幕词。造口伤口失禁专委会徐洪莲主任委员、吴唯勤副主任委员、孟晓红副主任委员、蔡蕴敏副主任委员分别介绍了此次论坛共设学术专题、抗疫专题和返校专题三个部分。









02

学术专题——

最新理念 学科融合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校长翁素贞以“专业形成与发展”的主题,从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的创立、发展,如何依托高校培养专科护士在临床及专业上取得成就进行了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泠就“2019版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向与会人员作了深入解读。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翁亚娟用大量的文献分享了“大便失禁机制与治疗概述”。

 


徐洪莲主任委员围绕“成人肠造口护理标准解读”的主题介绍了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章雅青教授作了“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与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高级实践护士的发展及国内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姚琪远教授就“中国造口旁疝修复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卫教授针对“直肠癌治疗方式变化对造口的影响”作了深入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智慧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急性血栓形成治疗策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张连华教授讲授了“输尿管皮肤造口的临床思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漫容老师结合实例讲授了“切口感染合并肠外漏的护理”。

 

左右滑动查看



吴唯勤副主任委员分享了“体位管理在压力性损伤中护理的优势”。蔡蕴敏副主任委员用大量典型案例介绍了“糖尿病足的‘保’和‘截’”。孟晓红副主任委员通过3篇文献引出了“国际失禁护理标准的临床启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奚蓓华老师就“造口渗漏测量工具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与大家做了分享,结合造口渗漏案例介绍了国际最新32点渗漏表应用。










03

抗议专题——

依托专科 践行使命



自新冠疫情以来,众志成城,白衣执甲,显示出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抗疫期间,上海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们也积极投入其中,利用专业知识在危难之中彰显出专科护士的价值。本次论坛邀请到其中11位援鄂专科护士参加访谈。

 


援鄂代表杨浦区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静和第四人民医院科护士长戴爱兰分别汇报了“依托专科,践行使命”及“隔离不隔爱”的专题报告。王静主任带领团队在雷神山从无到有创建了病房,开展专科护理、关爱医护线上会诊、制定规章制度等。戴爱兰老师作为武汉第三医院院感负责人,确保148名队友安全无恙零感染,并对自己的工作总结了“大度、大局、沟通”6个字。 

 

访谈环节,主持人徐建文老师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刚去时的心理状态,什么时候流了泪?回家真好的含义......通过与11位援鄂护士的现场交流,让与会人员听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04

返校专题——

青春逐梦 行远思恩



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7期20名学员的返校活动。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林炜栋致辞、教师代表吴唯勤发表感言,学员们通过录播、连线等方式对学习生活进行了回顾总结。

 


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为全国各地的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人员提供了造口、伤口、失禁护理领域的最新理念与技术,为专科护士多学科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了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科的发展,不断普及新知识、新技能、新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知识技术,提高专科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学会动态”的护理资讯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学会动态”,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张翠红 造口伤口失禁专委会委员

审阅:庹焱

文字、版式编辑:张诗怡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