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夏天就可以放肆喝冰镇饮料了?小心你的肠胃啊!
作者简介
罗会平(1988—)女,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主要从事危重症护理。
引言
常喝、多喝冰镇冰冻饮料
可能会引致多种疾病
慢性喉痛 冷饮先经咽喉进入,咽喉遇强冷刺激,血管急剧收缩,机能发生紊乱,于是会出现慢性咽喉炎及轻度喉痛。
胃胀胃痛,消化不良 冷饮进入胃后,胃部血管遇强冷而剧烈收缩,胃酸分泌大大减少,引起胃胀,胃痉挛,消化不良,腹部隐痛,大便溏泄等症状。
脾虚体寒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夏季又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而恰恰冷饮属于寒凉之物,如果为了贪图一时的凉爽,毫无节制的吃冷饮,反而更伤脾胃,导致脾虚体寒。
肾功能受损 小孩和老人肾功能较弱,多饮冷饮,会加重肾的负担,使肾功能受损,严重者还会发生浮肿。
诱发心绞痛 心血管病患者多有动脉硬化,饮入大量冰冻饮料时,会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绞痛突然发作。
图片来源:网络
喝冰镇冰冻饮料注意事项
食用冷饮时间有讲究 夏季吃冷饮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像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是不适宜喝冷饮的,否则很容易伤胃。一般可选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喝为宜,带冰块冷饮宜下午3点左右喝为好,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不易伤害人体。
每次吃冷饮要掌握量 外面骄阳似火,吃根雪糕可以瞬间清爽起来,但是一次最好不要超过2根;喝冷饮每次要控制在150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不要超过半瓶。
喝冷慢速度 喝冷饮时最好细细品味,慢慢饮下,这样对胃肠刺激较小。吃固态冰块,入口后可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体温再慢慢吞下,这样才不会过猛刺激大脑血管、咽喉、呼吸道。
冷饮不宜太冰 正常人喝的饮料温度以8~14℃为宜。炎炎夏日里,可以把白开水或饮料放到冰箱里稍加冷藏,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取出后感觉不冰手时再饮用。
剧烈运动后不宜喝冷饮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导致体温升高、咽部充血。此时,胃肠和咽部如突然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咽部疼痛、发音嘶哑、咳嗽以及其它病症。同时,运动后机体大量汗液积聚,突然地冷刺激容易诱发“汗闭”,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忌吃不卫生的冷饮 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170℃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洁的冷饮,很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感染,危害身体健康。
忌吃不新鲜的冷饮 吃冷饮以“色清、味美、品鲜”的为佳,要认真查看冷饮是否卫生、新鲜。一般的果汁类饮料应没有沉淀,瓶装饮料应该不漏气,开瓶后应有香味。鲜乳为乳白色,乳汁均匀,无沉淀、凝块、杂质,有乳香味。罐头类饮料的铁筒表面不得生锈、漏气或漏液,盖子不应鼓胀,如果敲击罐头时呈鼓音,说明已有细菌繁殖,也不能食用。
图片来源:网络
哪些人群不宜喝冰镇冰冻饮料
糖尿病患者 喝饮料会提升血糖值,增加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荷,使病情加重或不利医治。
肾脏病患者 饮料中的蔗糖、色素、香料等会加剧肾小球过滤及排毒负担,损害肾功能,加重肾性浮肿及肾性高血压。
缺钙人群 饮料中的糖、香料、枸橼酸可与体内钙离子结合成“枸橼酸钙”,诱发血钙量“走低”,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诱发老年人缺钙性腰酸、背痛、腿抽筋,可出现“缺钙性抽搐”。
精神病患者及失眠者 甜饮品中的兴奋剂极易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有碍睡眠及安定,使失眠者难以“圆梦”。
腹泻患者 饮料中的糖分会加重胃肠消化与吸收负荷。糖消化不良使粪便呈泡沫样,易腹胀、频泻。
婴幼儿 幼儿少吃冷饮,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绝对禁食冷饮。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粘膜血管及有关器官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因而不要多食冷饮,否则会引起腹泻、腹痛、咽痛及咳嗽等症状,甚至诱发扁桃体炎。
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已明显减退,对冷饮的耐受力也大大降低,如吃了过多的冷饮,不仅会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还可能诱发心绞痛等更为严重的疾病。特别是体质虚弱的高龄老人,最好禁用冷饮。
牙病患者 牙齿适宜在35~39℃口腔中“作业”。健康牙齿对甜饮料及冷食具备一定适应力,但经久的“冷刺激”会导致牙髓组织血管收缩、痉挛、牙本质过敏及牙髓炎,并对牙齿寿命、坚固度与“咬合”咀嚼能力不利。
推荐阅读
护建图文 |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什么饮品?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饮料”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饮料”,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搞,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张诗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