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温暖人心的白衣天使——叶稚茵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叶稚茵的故事。



世间最暖人的笑容是什么?

是奔赴危难时鼓舞人心的微笑。暖人的笑容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肾内病区的叶稚茵。




叶稚茵是一名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的优秀肾内科护师。2020年的新冠疫情,时刻牵动她的心。在得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人员不足时,她第一时间报名。在医院发热门诊连轴转需要支援时,她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发热门诊的工作。刚开始发热门诊工作,便接到上级需要支援武汉的电话,即刻准备,随时出发。没有一丝犹豫,她立刻交接手头的工作,投入了新的战场。




为方便后续工作,叶稚茵剪掉了心爱的麻花辫。有趣的是剪发视频居然在抖音火了。她笑着说:“剪辫子是为了工作需要,不是渲染悲情。没想到自己一觉醒来居然也成了网红”。




叶稚茵爱好诗词,出征武汉前一天的誓师大会上,她轻笑着用白居易四句诗表达自己心情:“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达武汉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进驻雷神山医院。她在舱内担任责任制的工作。每天的工作虽然如常规病房一般打针、发药、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抽血及做咽拭子测试等,但每一项操作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而且这里没有护工,所有患者的生活护理都由护士完成。虽然每次入舱前后层层的刷手衣、隔离服、防护服、双层手套、护目镜、面屏和严格的院感流程,然而对于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未知的舱内环境,同事间的临时组合,让她在初次入舱前依然感到害怕。但真正入舱后,医者的职责、南丁格尔的指引、小伙伴们的合作让她不再害怕,只想更多地帮助他人,让患者尽早康复。




在舱外,作为主班的她像“信息枢纽”,连接着雷神山后勤人员与前线医护。舱内的医护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面屏,内外沟通依靠无线对讲机,沟通困难。这种情况下,叶稚茵要将审核后的医嘱,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给舱内。此外,作为感控人员的她还要仔细检查入舱人员的防护服穿戴,负责信息统计汇总,完成相关文书、问题反馈及处理。工作中,她眼角的微笑让医护同道倍感温暖。  




作为一名资深腹透专科护士,她在雷神山工作期间大显身手。有位不幸感染新冠的腹透病人辗转多个病区,治疗效果差,病人信心低落。本着以病人为本,与时间赛跑的宗旨,刘军副院长、贾洁爽副主任制定方案,常健、李炜、王文婕护士长积极调配护理资源,与叶稚茵组成腹透团队,一套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迅速出炉。腹透团队根据病人的情况,不断动态优化方案,根据患者腹透用药后的感受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操作步骤。定时冲洗腹透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病情日渐好转。


同时,在多位老师指导下,叶稚茵在雷神山科室学习中应用5G技术为医疗队员讲课,详细解答腹透原理、雷神山有限条件下的腹透液加热法、新冠肺炎合并腹透感染用药方法及方案,腹透液加药配置方法、腹透引流液观察方法、腹透引流液称重方法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等。使其他学科医护对腹膜透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由于病区医护人员来自各个科室,为了使患者治疗不中断,腹透团队还为该患者制定了一张腹透治疗单,详细地标注了腹透液的安排顺序,加温时间、加药方案、观察腹透引流液的注意要点、突发时间处理流程等。


随着医护们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终于顺利出院。对于出院的腹透病人,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日后居家腹透护理仍要继续。在出院前一天,值夜班的叶稚茵为患者制作了诸多小礼物,有上海的特色小零食、为患者设计制作的腹膜透析日记、腹透7天学习内容以及腹透饮食宣教。




第二天又恰逢患者短管更换时间,叶稚茵在床旁为患者更换短管,再次告知患者腹透换液的正确顺序、要点、腹透出口处的换药方法及时间等等。病人不禁热泪盈眶。下班后回到酒店时,她已经快24小时没有合眼了。“再累也是值得的”,叶稚茵说,“特蕾莎修女说过:‘我做不了伟大的事情,却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情’”。



虽然雷神山的工作繁重,但叶稚茵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一起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自动腹膜透析废液管连接装置 )和一项发明专利(一种阻隔呼吸道病原体的新型头罩)。


春暖花开,经过47天的坚守,医疗队终于凯旋。对叶稚茵而言,武汉的经历让她改变了心境。然而,她的眼角依然带着笑,“回来了,或许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内心已经承载了许多。”叶稚茵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来那天恰恰是世界卫生日前一天,她对着镜头说:“希望更多人了解护士,体谅医护人员,功劳和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专栏,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