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好护士】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吴文三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宣传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定信念、同舟共济,继续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健康,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吴文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吴文三




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重症患者生命的希望,他是SICU的“大叔”,也是同事和患者的定心丸。吴文三,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他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上海仁济医院,有17年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是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护理专业技术小组的一把好手。工作中的他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生活中他总是和蔼可亲、谦虚待人。他用热爱和坚守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白衣天使执着奉献,勇担重任之歌,他用精湛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他的胸膛里燃着一份家国情怀。



“男丁格尔”点燃生命的希望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武汉封城,医护人员告急。仁济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征集医护人员奔赴一线。他毫不犹豫的三个字“我报名!”联结了首批沪鄂驰援情谊。除夕之夜他刚早班下班,晚6时许他接到出征命令,从号角吹响,到踏上征程抵达机场,他毫不犹豫,冷静整理了简单的衣物,只带着一个登机箱就出发了。用他的话说:“支援我的家乡,支援我的湖北乡亲,我责无旁贷”。


在上海,吴文三是监护室的专业技术一把好手。到金银潭医院,他也始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科优势和工作经验,开展了一些列专业技术的带教活动。由于掌握ECMO护理技术的人员有限,而金银潭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比较多,吴文三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展开了一系列床边教学,潜移默化得将专科技术循序渐进得传帮带给其他同事。他在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勇挑重担,对患者的康复和转归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参与了医疗队中重症患者的第一例ECMO护理,还是医疗队里CRRT组的成员,为队里后续开展CRRT治疗做准备。作为一名男护士,坚守17年的重症护理工作经历,塑就了他在危难紧急状况下冷静理性思考的临床能力。在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气道和呼吸机的管理,血流动力的监测,液体管理,管道护理,镇静镇痛,血糖监控,肠内营养等方面积累了相当扎实的护理经验。他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继续发挥多年带教经验。援鄂期间给队友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起到了组里定心丸的作用。


吴文三不忘初心,践行职业使命。援鄂三天,他就写了入党申请书。经历了双满月的艰苦奋斗,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光荣得火线入党。他坦言:“身边的党员队员身先士卒,总是抢干最危险最危重的活,共产党员们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所以我要积极加入这样的组织,我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定自己要入党的信念”。与病毒的较量,看不见硝烟,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危险几乎无时不在。而他,用信仰书写人生的答卷,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



典型事迹

开展一门关键护理技术对专科护士的挑战是巨大的。犹记得,监护室刚开始启动床边CRRT和ECMO业务的时候,他作为高年资护士是第一批掌握这两门高精尖技术的专科护士。来武汉才几天,医疗队就开展了ECMO治疗,急需有ECMO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他毫不犹豫报名,隔离衣、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第二层隔离衣,防护面屏、手套、全面型面罩……二十多件装备一一穿戴上,他进舱参与了队里首例ECMO患者的专科护理。由于掌握ECMO护理技术的人员有限,他们的轮班是8小时一档,加之交接班和穿脱防护服,接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其工作之艰辛,强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还承担了部分ECMO队员和其他老师的带教工作,把自己掌握ECMO的生理解剖知识,抗凝管理,出血的护理观察要点,管道护理,液体管理,镇静镇痛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和大家分享学习。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哦!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视频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