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好护士】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张育红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宣传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定信念、同舟共济,继续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健康,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质量管理科科长——张育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张育红




张育红1987年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原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工作三十余年,其中急诊第一线工作28年。她数十年如一日,用美好的年华诠释着护理的职业精神。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节目播出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最美“女汉子”的事迹,而这群“女汉子”的带头人,就是时任急诊科总护士长张育红。



专业高超,精准护理

2017年7月张育红有幸参与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筹建工作,并且担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护理部执行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厦门市政府与复旦大学市校合作典范成果。建院初期条件艰苦,下工地、看图纸梳理各类整改项目,每天工作到深夜。由于两地条件差异,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她的带领下制定和梳理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流程、服务指南等,病区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运行,在完善原流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两地同质化管理。另外,护理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核心。建院初期,临床护理人员90%以上是刚从护校毕业的新护士。她们虽然理论知识较扎实,但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为此,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不忘帮助护士们“充电”。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操作考试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2019年度厦门市护理质控中心检查,获得护理专家的一致好评。医院开业不满三年床位已经增至500张。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离不开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无私奉献。



负重逆行,迎难而上

犹记2003年非典来袭,已担任急诊抢救室护士长的她,主动请缨,毅然走进了发热病房。从筹备,开诊、收治、护理到消毒隔离,各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医护人员赢得了荣誉,也因此得到了同事们的敬重。自那以后,经历的H1N1、H5N1、H7N9等多次疫情,每次都是由张育红护士长亲临一线,启动特殊门诊,无论白天黑夜,周末或节假日,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她与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分隔沪厦两地,投身在抗“疫”一线。作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护理部党支部副书记,她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一线支援和保障,并身先士卒,多次请战援鄂。张育红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此次,她作为厦门第三批增派医疗队的护理部主任驰援武汉。主要任务是带领厦门援湖北医疗一队101位护士,参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10楼隔离重症病房救治工作,与同济医院关谷院区组成抗疫战时护理部。



科学防控,毫不松懈

我们都清楚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大的风险就是传染性极强。作为参加多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资深护士,她明白要打好这场战疫,防护技术必须严格落实。因此,她提出加强穿脱防护服培训,短短数日和院感老师一起完成全队100名余名医护人员培训考核,充分利用点滴的时间和有限空间进行考核。她时常说只有提高全员防护意识,隔离技术掌握到极致,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为了确保所有进入隔离区医务人员着装规范,派专职院感护士负责协助和检查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保障防护安全;配合每日健康监测了解队员的身体情况,对于报告‘异常’的护士,主动关心,及时安排休息,解除护士后顾之忧。随着工作的开展,疫情防控的不断深入推进,医疗队高度重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按照指南及要求,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加强日常感控与防护督导,持续开展防护培训,保障医护安全。“我们要有打胜仗的信心,但是也要用科学的防控保护好自己”。加强防护,一个也不能少。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作为一名具有丰富护理管理经验的同志,她知道临床指导的重要意义。因此,她带领护士深入病房的隔离区,逐一查看病人,掌握病人的危重程度。由于部分患者使用呼吸机,生活无法自理,加重了基础护理工作量,她将级别护理的管理落实于这些病人,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整体护理要点,细化各班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动态调整护理人力。参与病房MDT 融合,“互联网+”模式远程查房,深入探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力求最佳照护结局;制定并落实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随访内容,关注患者出院康复进程,并切实落实出院随访,将康复和关怀延伸到底;优化护理流程。E3区10楼病房短短1个多月来,已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00余名,其中危重症患者30余名,出院达70余人。从入院收治、病情评估、制定计划,医嘱处理到治疗护理,一切工作在紧张有序的开展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镌刻在每一位厦门医疗一队“战士们”的心中,他们用暖心的语言,打造有温度的病房,温暖着新冠肺炎患者。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集思广益,利用便利贴手绘暖心卡片,给患者加油鼓劲;为患者过生日、给患者送来鹭岛祝福的明信片、发放助睡眠小香袋、设立“加油墙”,有的医疗队员带来了自己的水果、奶粉、维生素,只为给病人增加一些营养;热爱漫画的护士张巍就地取材,在便利贴上画画,还配上了加油鼓劲的文字,贴在每个病人的盒饭上;第一对出院的老夫妻,回家后写来感谢信说,“护理人员对我们关怀备至,让我们有信心战胜了病魔”;还有更多的患者感谢信纷至沓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护是和病魔靠得最近的群体,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勇敢地站在抗击病毒第一线,用最美好的年华诠释着护理的职业精神,绽放最绚丽的光芒。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辱使命!这也是所有医护人员共有的誓言。



典型事迹

2017年7月张育红有幸参与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筹建工作,并且担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护理部执行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厦门市政府与复旦大学市校合作典范成果。建院初期条件艰苦,下工地、看图纸梳理各类整改项目,每天工作到深夜。由于两地条件差异,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她的带领下制定和梳理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流程、服务指南等,病区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运行,在完善原流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两地同质化管理。另外,护理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核心。建院初期,临床护理人员90%以上是刚从护校毕业的新护士。她们虽然理论知识较扎实,但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为此,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不忘帮助护士们“充电”。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操作考试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2019年度厦门市护理质控中心检查,获得护理专家的一致好评。医院开业不满三年床位已经增至500张,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离不开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具有丰富护理管理经验的同志,她知道临床指导的重要意义。因此,她带领护士深入病房的隔离区,逐一查看病人,掌握病人的危重程度。由于部分患者使用呼吸机,生活无法自理,加重了基础护理工作量,她将级别护理的管理落实于这些病人,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整体护理要点,细化各班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动态调整护理人力;参与病房MDT 融合,“互联网+”模式远程查房,深入探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力求最佳照护结局;制定并落实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随访内容,关注患者出院康复进程,并切实落实出院随访,将康复和关怀延伸到底;优化护理流程。E3区10楼病房短短1个多月来,已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00余名,其中危重症患者30余名,出院达70余人。从入院收治、病情评估、制定计划,医嘱处理到治疗护理,一切工作在紧张有序的开展着。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哦!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视频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