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护士】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张明明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宣传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定信念、同舟共济,继续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健康,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张明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张明明




张明明,男,30岁,中共党员,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员工、优秀护士等荣誉,获得上海市医务工会情景剧展演二等奖1次,获得院级技能大赛二等奖2次,获得院级最佳编剧1次,参加青年护士长挂职培训,担任青年护士长沙龙秘书,承担科研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主要从事ICU危重症护理,参加多次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敢于担当,吃苦耐劳;且具亲和力,善于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有着坚定的信念,踏实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是领导的得力助手,也是团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服务者。



自信、自豪、开朗的男护士

进入临床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服务娴熟,技能精湛。张明明一直认为:“男护士不仅要具有护士救死扶伤的本质,而且需要更专业和精湛的技术,能够引领护理专科工作领域的发展。”抱着这样的志向,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张明明始终带着爱心护理着每一位危重患者,毫无怨言,无论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繁忙工作时,还是平日休息工作闲暇之时,只要面对病人,总是以笑相迎,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做到百问不厌、百答不烦。让人欣慰的是,他还始终坚持学习,不仅苦练护理技能,用自己娴熟的操作技艺为病人解除痛苦,他也充分意识到,仅做一名会打针和操作的好护士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丰厚和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才能永不落伍,在繁忙的监护室工作之余通过自学考上了护理硕士研究生,专注于危重患者呼吸道护理相关研究,他申请的课题《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呼吸衰歇患者中的应用探究》成功获批报上海交大医学院基金项目并即将结题。综合ICU工作的1年半,参与了包括“嗜血细胞综合症孕产妇”、多例ECMO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危重患者护理实践经验。一句平实话说就是:“护理的对象没有区分,而护士工作的好坏则有区分”。他用炽爱温暖着病榻上的疾困患者,用满腔真情感动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灵,实践和坚守着自己对护理的执着信念。



援鄂医疗队员放心的大管家

2020年1月23日下午17时在接到上海第一批援鄂危重患者救治医疗队“做好前往武汉的准备”时,张明明曾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身怀六甲的妻子,解释为何在除夕夜紧急前往“第一线作战”;晚上6点接到除夕夜8:30集合出发的通知时,张明明充充吞下几个小俩口还没有包好就煮的饺子,毅然决然告别妻子,简单整理行装后赶往机场。凌晨三点到武汉,他便显示出男护士的优势,负责搬运物资到达住所,休息四小时后便投入到医疗支援救助活动中。张明明临危受命担任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助理,对于一直从事临床一线ICU工作的他来讲,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助理,为有效对接,他与领队两度踩点“金银潭医院”,除了联系该院相关的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坚持每日对接、接收和分发生活及医疗物资,确保整个医疗队150人的生活物资充足。而当时最为困难的就是筹集各类防护物资,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由于对武汉情况的不了解导致队员们自带的防护物资不够,各类防护物资还是过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同时武汉封城工作人员少、各类物资乃至食物送达不及时,医院工勤人员、护工都没有,医生护士都已经长时间在一线工作劳累不堪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面对并扭转这些情况对每一个管理人员来讲都是一种考验,何况对90后护士张明明。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张明明发挥了他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精神,早上6:00、凌晨1、2点,早早去仓库排队领物资、再晚再远也要等到物资运输工具到达领到多少是多少,有时甚至空手而归;与各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与上海后方密切联系、抓住每个物资来源信息,不怕多跑路、白跑路,只要一丝希望,他都不放弃,因为他深信,金银潭上海医疗队队员的生命安全就掌握在他的手上。张明明连续在鄂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每日步行15000步以上,睡眠时间每天不足5小时,手机24小时开机,以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电话。队员们生活上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并在24小时内予以处理,小到毛巾牙刷洗发露,大到羽绒服取暖器打印机,甚至是女生用的卫生巾都会考虑周全。除此以外队员如有头疼脑热需要用药,也会立刻联系药房或者武汉当地的医药公司,安排送药到队员房间,确保队员的身体健康。对于医疗物资进行电子化管理,每日打印出入库单据,组织协调所有的物流环节,并亲自搬运医用防护物资至仓库存放。工作中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在酒店与医院间来回奔波协调补给。对待爱心人士、社会团体和企业政府的捐赠都一一耐心回复,并指导其选购合适一线的医疗防护物资,同时与不少捐赠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嘘寒问暖。2月15日武汉突然降温下雪,心系志愿者在路上开车的安全,及时与志愿者联盟联系,暂停当日非急需的一切援助派送活动,确保志愿者的生命安全。



援鄂医疗队护士们信任的调度员

武汉医疗队领队助理的另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担任护理工作总调度员。90后的张明明面临的护士队员们年龄比他大,90名护士来自53家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如何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有效进行排班、稳定队伍思想、确保队员“零”感染。当接到通知1月26日接手两个病区,一个轻症病房、另一个重症病房,29个重症患者其中16个危重症患者,1月25日凌晨刚刚完成的排班又被推翻,需要马上调整病区护士人数、根据工作经验调整重症病房的护士。医疗援助工作中,队员们也有焦虑的、害怕的,张明明使出了2019年“挂职护士长”期间学到的绝活,协调、沟通、授权、鼓励,原先不理解的护士在最困难的时期贡献出了自己“私藏”的几十副护目镜、原先担心从轻症病区调整到重症病区有顾虑的护士坦然进入重症病区工作……从上海到武汉,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初心。张明明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至今,主动放弃休息,已经连续工作至今。同为护士,协调排班,人力资源的调配,配合医疗队的整体工作,在医院要做好和其他各部门的各种沟通协调工作,在短时间内梳理各种工作流程,以帮助队员尽快熟悉工作。在辅助完成每天的护理和医疗工作后,还要继续召开工作会议,做好队员之间的沟通与磨合。这个近百名护士的护理团队,经过最初的磨合期,现在已运转得和谐顺畅,同事之间也有了更多的默契、互帮互助、相互体谅。来武汉工作至今,张明明还显示出他善于学习的特点,到其他科室学习交流,结合疾病的特点和院感专家不断完善各区域的设置及穿脱防护服的流程,时刻保持队员防护的警惕性,保证防护的有效落实。为了体现出上海护理的精细化,他还制定了护理台账,包括相关的工作流程、制度以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医疗防护用品紧张的时候,做好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入污染区,做好制度流程的上墙、物品的规划放置、仪器的准备、急救操作配合及病人的情绪关心工作。张明明和医疗队的最大的愿望是尽快把这场疫情控制住,让更少的人得病,让得病的人最快得到治疗。


上海第一支援鄂医疗队的经验总结都是之后上海派遣医疗队的经验,夜深人静之时,是张明明完成每天作为领队助理最后一项职责的时候。伏案整理一天内医疗队的会议、重要医疗活动、困难与隐患、解决措施、队员们的喜怒哀乐等,以简报形式发给上海后方。援鄂至今64天,坚持每天完成一篇简报,为上海有效派遣医疗队、保障医疗队员工作生活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2019年除夕2020年新年伊始的这段援鄂医疗队工作经历,对任何人来讲都是难忘的,张明明也不例外,从一名ICU专科护士,变身管理人员,他是援鄂时间最长、工作状态最艰苦的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护士们的幕后英雄,90后的张明明成功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兑现了他自己“保障上海医疗队员零感染”的目标。



典型事迹

成功完成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助理职责,兑现“保证医疗队队员零感染”誓言 2019年除夕夜接到出发任务,他与即将临产的妻子短暂道别后即赶赴武汉抗疫一线,飞机上临危受命担任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助理,负责对接、接收和分发生活及医疗物资,多次往返金银谭医院及车站、机场等地,为医疗队员搬运各类医疗、生活物资。确保整个医疗队135人的日常生活物资及医疗防护物资充足。期间吃苦耐劳,身先士卒,连续在鄂工作40余天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有效调配及保障各类医疗资源、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了党员护士的先锋模范作用。援鄂期间的每天深夜,张明明伏案整理一天内医疗队的会议、重要医疗活动、困难与隐患、解决措施、队员们的喜怒哀乐等,以简报形式发给上海后方。援鄂至今64天,坚持每天完成一篇简报,为上海有效派遣医疗队、保障医疗队员工作生活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张明明是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的得力助手,成功实践了团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授权者的使命,确保第一批136名援鄂医疗队队员“零”感染。


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做一名新时代有志向的“男护士” 重症监护室工作中,参与了包括“嗜血细胞综合症孕产妇”、多例ECMO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本人致力于“危重患者护理并专注与呼吸道管理”,2017年起在职攻读护理硕士研究生,课题《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呼吸衰歇患者中的应用探究》成功获批报上海交大医学院基金项目并即将结题。2019年还积极参加并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挂职护士长锻炼。作为医院青年护士长管理沙龙秘书,积极组织沙龙活动,通过情景剧、大家来找茬、茶话会、专家研讨会等形式探索护理管理新机制、新方法,提高青年护理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水平。此外,他还组织青年护士长拓展角度交流与沟通,包括“大数据背景下护理信息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引进是医院平台进步的软动力”、“总结经验是一名年轻护理管理者必做的‘功课’”、“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科室的护理工作”、“相信人与人之间沟通及赞美的力量”、“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一体化全程分层级急诊护理模式”、“全人、全程、全生命周期责任护理管理”、“护士长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护士长如何缓解当班护士的负性情绪”等问题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分享。久而久之,在沙龙轻松的交流环境中,青年护士长更愿意畅所欲谈,构建了医院促进护理领域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的共享交流平台。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视频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