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护士】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郑微艳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宣传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定信念、同舟共济,继续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健康,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护理部副主任——郑微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2020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郑微艳




郑微艳,女,副主任护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工作26年余。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心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会护理学组委员;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HS导师。曾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护理学会护理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第二负责人)、上海市护理学会护理器具创新一等奖、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上海交大医学院优秀教师、仁济医院十佳青年等各级荣誉。参与十余部护理专业书籍的编写,主持、参与各级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她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在她热爱的护理岗位上追求自我超越。



敬业方能专业    口碑更胜奖杯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高达85%,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年救治上海市30%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高达99.5%;作为肝移植合作科室,为仁济医院肝移植手术量和成功率居世界领先……她,从仁济医院仅有一个综合监护室10张床开始,成为第一批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危重症专业护士适任证书的ICU专科护士,再到仁济医院东西南院9个ICU的“领头羊”,郑微艳在这样的岗位上,流过太多的汗水,也默默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经受了无数次的考验,最终换来了行业内医护专家的认可和称赞。

还记得十九年前仁济东院监护室从无到有、刚刚成立,郑微艳就成为了其中的骨干护士,经过她精心的护理,很多清醒着的病人在离开监护室的时候,都舍不得放开她的手,一年之后她就因为出色的临床业务能力被破格提拔为ICU护士长;此后,她一刻不停地在重症监护专科护理的道路上再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白天,术后病人心脏骤停床边开胸抢救时,她在;深夜,心脏外科ICU刚开张收治第一例疑难冠脉搭桥手术时,她在;周末,突发孕产妇大出血特大抢救时,她在;春节假期,外地护士回家休假要有人翻班顶岗,还是她在!心脏外科科主任、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护理部……太多次,只要听到郑微艳说:“我在科里”,每个人仿佛都像吃了颗定心丸,仿佛再大的抢救都不用担心、再困难的问题她都可以解决。久而久之,她也从大家嘴里美少女战士一般的“小郑”成了大家心里女神一般存在的“小郑老师”,在仁济,“小郑老师”是我院ICU优质护理品牌和品质的象征。也正因如此,她带领的团队荣获仁济医院首届以人为命名的优秀护理团队称号——“从心起跑”郑微艳优秀护理团队!



初心化为能量    引领更得人心

身教胜于言传,郑微艳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21年里,深受护理部的信任,也让很多护理管理者羡慕,主要因为她带领的每一个ICU都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众所周知,三甲医院中一般ICU护理团队的离职率都居高不下,远高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平均离职率。但是在郑微艳所在的科室,却有太多名来ICU轮转或工作的护士因为她而选择最终留在了仁济、留在了最苦最累的危重症监护室,其中又有很多人成为骨干、带教老师、护士长,这一切都让郑微艳越来越认识到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太多人为之奉献和努力,也让她越发明白一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若可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承担更大的职责,就可以影响到更多的护理人的职业生涯。

2018年,她通过竞聘,成功成为仁济医院南院护理部的“当家人”之一。此时的南院经过了5年的快速发展,随着收治病种难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内影响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收治进来,危重症护理质量成为院领导、科主任的“心事”,大家都在观望护理部能否挑起这个重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郊区新建医院是否能够真正把危重病人留在当地治疗,跟护理团队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郑微艳的到来,仿佛给大家都带来了希望。但是,她没有多说什么,一转头扎进了工作中,每天都深入临床一线,实地查看护理质量、护士操作……有人跟她说:做了主任就要有点“架子”才好;依然没有慢下脚步的郑微艳的回答依然很简单:“护理病人,不能有半点花架子。”在她来到南院的第8个月过去时,风湿科收治的皮肌炎伴重症脏器衰竭患者成功实现ECMO脱机,走出监护室、走出病房,回归社会;这个成功的南院第一例,标志着南院风湿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转折从此开始!紧接着,第二例、第三例……

虽然仁济医院南院的护理质量还不能名列上海市前茅,但是在郑微艳的带领下,面对护理质量的问题在逐步有效的得到解决,南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断跟随国家、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的指南及时修订,已经更新再版;全院专科护理管理敏感指标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不断提升;护士长每月一次的例会不再“循规蹈矩”而是被此起彼伏的发言代替,大家都坦诚的分析、分享自己科室护理质量上的问题和难点,然后在小郑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找到解决的方法;护理团队慢慢拂去了对质量的畏惧,而是能够正确面对每一次护理质量分值高低,始终将关注的核心放在患者上、放在医疗安全上。郑微艳又一次成为“小郑老师”,在仁济医院南院,“小郑老师”成为了优质护理的品牌和品质保证。



疫情化为斗志    爱心更显真情

2020年初,一场“战役”随着庚子鼠年的钟声敲醒了中华大地,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上海市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她立刻取消春节外出休假计划,把年仅2岁的小女儿送回父母家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多年的重症护理经验以及对感控的职业敏感性,她内心深知这将是一场持久战。疫情初期,她迅速反应,成立疫情防控护理工作小组并担任领导组长,启动全院护理应急调配机制,把训练有素的应急小组成员,迅速分批次安排培训,根据排查患者特点,合理排兵布阵,有序的奔赴院内外各个抗疫战场;隔离区虽然是临时整合队,没有演练与磨合,但各项工作均高效有序、安全准确地完成;在第一时间组织各科室完成各项支援工作,随着疫情发展及时调整并落实陪客护管理模式。

护理部接到通知,报名第一批援鄂护士,她默默地给领导发了信息:我有21年的危重症护理经验,我自愿报名。大家都深深感动了!但这次更加是对南院护理团队的考验,经过审慎考虑,从踊跃报名的近10位护士中,选择了2名90后的精兵强将一男一女两个ICU护士。大年三十晚上,送行到了虹桥机场,郑微艳像妈妈一样,带着装满了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大箱子,亲手为队员们打包行李。大家都能感到她的关切和重望,谁也没多说话,静静地听着她一直跟2个年轻护士交代着,传授着她扎实丰厚的专业经验。直到目送着队员离开,她才匆匆赶回家中,陪着还在读高中的女儿、同为医生的先生一起吃年夜饭。即使在武汉期间,队员们有关业务方面遇到难题、思想方面有了困惑,依然会第一时间发消息给她。“小郑老师”又成为了援鄂队员的“知心姐姐”、医院抗疫一线的“护理知识库”。疫情仍在继续,坚守仍在继续,她说“我们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只有不断地工作,心理才踏实。”



优秀却不独秀    大爱更领风骚

使命,使她成为一名奉献者。为促进医疗体内护理质量同质化发展,推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社区,她积极牵头和医联体单位合作培育社区护士,为社区发展培养慢病管理、老年专科护理人才。为进一步提升科学、适宜、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她积极投身到多学科协作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中心的筹建中,成立我院伤口诊疗医护专家库为患者出院后延续伤口管理提供最优的康复方案。为不断普及专业救护知识,提升基层居民的急救技能水平,作为仁济医院南院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心负责人和主任导师,她积极参与开展医疗急救技能课程培训,努力让更多人受益、为更多的生命保驾护航。

二十六载护理路,芳心未改鬓已衰,微雨新燕更振翅,天高海阔任尔飞。她的心,始终在路上,去感受、去感悟、去感激护理带来的一切美好,为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而坚定、而坚持、而坚守到底!



典型事迹

一个刚接受完心脏手术的老太太,早晨胃口不佳,后来开始肚子痛。“会不会是卧床太久形成血栓,堵住肠道血管,引发绞痛?”她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后续的检查与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同时她还关注到了在监护室门口打着地铺日夜相守的患者老伴,一番关心后得知老两口的子女都在海外。她把老爷爷想说给老伴的话语记录下来,画上可爱温馨的图形,每天把这“情书”送到她的身边。借助图钉、胶水,把老伴给她的照片粘在老人抬眼可以看见的墙壁位置。她说“ICU监护仪屏幕上的生命体征,一秒钟能被放大出很多内容,有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就是生与死的距离。”但同时,ICU里的生死纠葛的越多,越学会主动传递世间的温度和美好。她将自己26年的青春韶华都奉献在这个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枪林弹雨,但从来都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战场上。"大医精诚,大爱无声"--是她的专业果敢,发现了死神悄悄逼近的痕迹;是她以一贯的慎独警戒自己敬畏生命;是她用自己的大爱,让生命之花又一次又一次绽放!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视频编辑: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编辑:张诗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