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护士】2019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胡三莲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19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特别新设了“好护士”专栏,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19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胡三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医者大爱,病患至上




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师者厚德”,人们还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胡三莲就是这样一位医者。她以仁心大爱对待病患,投身护理事业35年,以百分百的努力和智慧,不忘初心,践行诺言,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护理部主任、护理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作为一名护理、教学、科研全能型专家,她以医德带领团队,倾情传帮教,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专业,立身之本

胡三莲同志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服务病患中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和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她深知,护理工作的一举一措,都牵动着病患的安危和家属的喜忧。


一次,她发现一位车祸受伤等待手术的多发性骨折患者情况异常,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判断,认为患者极有可能发生脂肪栓塞严重并发症。她立刻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并传授救治经验,列出重点观察内容及护理措施,嘱咐值班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增加巡视频率,发现患者有昏睡现象,立即唤醒。当时这一做法还引起了患者家属的误解。但正因为这么做了,护士在巡视时发现患者昏睡不醒,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抢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她制定了如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的预警评估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保障了护理安全。


 创新,发展之源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不懈动力。六院骨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以收治复杂危重创伤患者为多。胡三莲清楚肩负的护理重任。她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金量和创新浓度,用创新来提高护理水平,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一是护理手段创新。如她大胆设想,查索文献、专家论证,发明了显微外科术后伤口暴露疗法,彻底消除了因敷料卡压所造成的血管危象,提高了再植成功率。自2011年起至今,共有近5000余例显微外科患者受益,丰富了显微外科伤口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二是护理器具创新。根据骨科疾病护理的不同需求,她与团队积极探索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护理器具,如脊柱损伤患者的翻身用具、肢体抬高固定体位垫、多功能烤灯保温装置等,这些护理器具的发明应用,有效地预防了护理过程中的二次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在她的带领下,骨科护理不断探索创新,5年来获专利12项;还获得了“第二届上海市护理质控改进成果奖”、“上海市护理器具创新奖”等。


三是护理服务创新。六院骨科年手术量近5万人次,术后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胡三莲结合医院特色,贴近百姓需求,带领团队延伸护理服务。2005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骨科护理咨询门诊,为居家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如换药、拆线、功能锻炼指导等;2013年又开设了骨科疑难伤口护理门诊,年接诊患者达3000余人次。优质护理举措获“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奖”和上海市“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示范项目奖。


这些研究成果和创新器具在北京、深圳、浙江、安徽等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后,受到广泛好评。在她带领下,六院的临床护理学术研究也硕果累累:先后获中华护理学会科研课题项目1项,上海市校局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含BMJ 1篇(影响因子23.562);其研究成果获卫生部中华护理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护理科技奖二等奖及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等。


 品牌,追求所在

走上护理管理岗位以后,胡三莲锐意进取,传承创新,努力打造六院特色护理品牌,在全国的学术地位稳步提高。一是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护理队伍。2005年率先编撰了骨科护理常规,后来又制定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细则、骨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细则等,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基于此,六院的护理团队圆满完成了2008年汶川地震30位伤员的护理工作、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名体操运动员颈椎骨折的抢救护理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殊伤员护理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二是始终专注护理质量和安全。担任护理部主要负责人后,她认真梳理护理关键问题,制定任务计划分解,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岗。2018年2月起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安全月活动”,重点解决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患者转运交接安全等35项问题。三是联动兄弟医院,辐射基层医院。借助上海市护理高原学科建设平台,以创伤骨科护理为方向,发挥上海六院的龙头优势,促进上海骨科护理同质化管理。她还将创伤骨科护理新技术,如骨牵引针孔护理技术、骨折患者搬运技术、特殊体位治疗护理技术及肢体血运监测技术等向基层医院如田林、九亭、浦东医院等下级医院辐射,通过培训、实训、督导、考核的形式,为9家基层医院培养了一百多名骨科护理骨干,并派遣本院护士长进行实地指导,提供技术保障。 


护理小窗口,连通大世界。胡三莲同志不仅是护理技术的标杆,护理团队的带头人,更是敬佑生命,病患至上,大爱无疆的楷模。在神圣而责任重大的岗位上,她不懈地坚守着,无私地奉献着!


 典型事迹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她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使许多复杂疑难患者转危为安。例如,一位车祸致多发性复杂骨折的年轻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重度疼痛。当胡三莲检查评估患者后,凭借她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病情的判断,认为患者发生脂肪栓塞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她立即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并传授救治经验,嘱咐值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列出重点观察内容及护理措施,要求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并唤醒患者。当时患者家属极不理解这一举措,拒绝配合。夜班护士在巡视时按要求需定时唤醒患者,而家属认为患者好不容易才入睡,禁止护士呼唤患者。无奈之下,护士向胡三莲作了汇报。胡三莲向家属认真说明患者发生脂肪栓塞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如一旦发生,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同时也解释了经常唤醒的必要性。在她的耐心解释下,家属配合了护士的工作,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发生了脂肪栓塞并发症,在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抢救下,患者转危为安。为此家属感激万分。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她一次次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地完成了任务。她带领特护小组先后为08年汶川地震伤员、奥运前夕高位截瘫体操运动员以及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特殊伤员进行了护理。正是由于她们长期的精心护理,才使这些患者得以顺利地康复出院。2011年底,上海迎来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六院骨科急诊患者剧增,她得知消息后迅速加设了临时病房和并组建了护理小组,使骨折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专业就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她的身影。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哦!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视频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