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护士】2019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俞静娴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19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特别新设了“好护士”专栏,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19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中心总护士长——俞静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2019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俞静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俞静娴所在的临床肝肿瘤中心为是全国肿瘤学重点学科、上海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是我国两个最主要的肝癌研究基地之一。在汤钊猷院士、樊嘉院士的领导下,搭载国内外著名的肝肿瘤医学平台,她带领护理团队不断拓展护理专业能力,掌握多项专科技能,与医生团队一起完成肝外科手术4000余例/年;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年;肝介入手术4000余例/年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护理团队与医生紧密协作,共同创造了多项历史纪录:亚洲首例成人-幼儿活体供肝移植活体供肝切取手术、全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术、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活体供肝肝移植术、成人-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术等,共同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她在护理岗位上始终如一,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是我院在平凡的岗位上对医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之典范,是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的中坚力量。她态度上和蔼热情,关爱每一位病人;技术上精益求精,熟练掌握各种专科技能,她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作为肝肿瘤中心护理工作的领头人,她带领护理团队紧跟医疗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坚持医护一体化,逐步塑造了一支思想端正、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护理队伍。


 不断自我激励,追求全面提升

自1993年7月入中山医院参加工作至今,在学历深造、职称晋升等各方面,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工作第三年就承担了临床带教任务,第八年成为我院当时最年轻的护士长,她的工作成绩得到患友、科主任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担任病区护士长14年,历任康复科、胸肝外科联合病房、肝外科护士长,后于2015年6月起担任肝肿瘤中心总护士长。先后赴香港、台湾、澳大利亚JBI循证护理中心等地进修,提升管理能力。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先后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高级企业EAP执行师、社会工作者等多项证书,提升自我综合实力。作为管理者,还身兼数项学术任职,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护理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等。


 引领专科发展,注重人才培养

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她积极探索具有肝外科特色的优质护理,使肝肿瘤外科成为医院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并成为全院首个开展无痛病房的试点病区。积极推进加速康复项目,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有效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她注重人才培养,近年来先后培养护士长助理8名,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骨干护士积极参与医院援藏、援疆及厦门分院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光发热。建立个案管理师管理模式,在肝肿瘤中心建立肝移植、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肿瘤介入4个亚专科,培养亚专科护士10名。开展肝移植医护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延续性护理服务。2017年成功获得复旦大学临床护理特色专科项目---肝肿瘤护理。


 关注患者心路历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医院心理护理团队的带头人,带领心理疏导小组的13名心理护理师,在全院开展心理会诊工作。她们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耐心疏导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2015年10月小组成立以来,共完成心理会诊400余例,危机干预10余例。 


她积极配合党办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在肝肿瘤中心建立一支以肝移植康复患者所组成的绿叶志愿服务队,与志愿队员共同深入病房,开展“患者帮助患者”的活动。让身处绝境中的癌症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数年来,有300余名患者获得了绿叶志愿者的帮助。


在关爱患者的同时,她也注重护士的心灵成长。作为医院巴林特小组的带组组长,将“巴林特”辐射到肝肿瘤中心的护士姐妹中。通过每月一次的巴林特活动,帮助护士释放压力,更好地换位思考,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夯实护理教学,领跑护理科研

除了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之外,她还承担了不同层级护士的教学授课和带教。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远程教育课程、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专升本课程、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外科护理学课程、院内科内等多项课程的授课,课时数超过30/年,并受邀于上海沪东医院、上海电力医院、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等医院做特邀讲座。


带教各级各类学生200余人,其中护理研究生4名、香港交流护生6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指导高职生200余名。带教无锡、东海老年护理院的进修护士10余人,接待参观20余次共300余人。


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尝试,带领护士从身边的小发明做起。多年来,她以第一负责人承担护理科研项目7项(复旦课题4项,院级课题3项);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了“护理心理学临床案例”,并在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肝胆胰护理高峰论坛等大会上做交流发言。她设计的多功能护理尺、多导管固定夹等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情,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向着优秀卓越的目标不断前进!


 典型事迹

与医疗新技术协同并进,创新护理专科发展和护理规范 配合全国顶尖的肝外科医疗团队,完成全国首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成人-成人活体供肝肝移植术、成人-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成功开展机器人/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亚洲首例成人-幼儿活体供肝移植活体供肝切取手术、劈离式肝移植术,创造了多项纪录。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并建立肝肿瘤护理亚专科,建立随访机制,落实延续性护理,与医疗团队共同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基于临床护理需求,发明了多项护理器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四项。


改善患者体验,推进加速康复护理循证实践 她参加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的护理循证实践培训,并在肝外科完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循证实践项目。她带领团队以循证护理的方法为指导,将最新证据引入临床护理实践,组织多学科协作,适时调整方案,改善患者手术前长时间禁食禁水带来的口渴、脱水、低血糖等不适,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将术前禁水时间从12.9小时缩短到2.7小时。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项目完成后,她将此最佳临床证据进一步推广,并修订了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流程。作为加速康复的子项目---术前禁食禁饮证据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医生、护士及病人的一致好评。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杰出护理工作者”的好护士介绍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好护士”,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哦!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资源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宋宇菲 张梦佳

版式、文字、视频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