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最美的手——周洪宇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周洪宇的故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所有国人的平静生活,新冠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华,它毫无顾忌地在神州大地肆虐,犹如一场没有预警的风暴,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戊戌年末庚子年初,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毕生难忘的时刻,随着疫情的不断进展,形势严峻,广大的医务人员毫不犹豫地冲上战疫前线,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之大无畏精神勇敢地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作为一家百年老院,“仁术济世”之理念是其最璀璨的内涵,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许多临床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踊跃报名,争相奔赴前线。

今天的故事主角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医务人员,他选择了冲在第一线,参与了我院援助公卫中心医疗队,及时补充了该院的医疗护理力量。

在紧张有序的培训之后,他奔赴抗疫前线,与其他战友携手共战,创下了诸多战果。他用他那双最平凡却又最美丽的手,拾回了确诊患者的梦想,帮助他们重新定义了生活的意义,寻回了生活的勇气。让我们通过以下故事来认识这双美丽的手吧。


故事一

又是一个夜班,洪宇突然收到一起奋战的同事的求助,让他一起帮忙给一名重症患者翻个身。走进房间的那刻,久经沙场且具备丰富经验的重症监护老战士也怔住了,他发现那位患者是一位戴着气管插管同时又进行着体外膜肺氧和(ECMO)的患者,身上的导管种类繁多,且都极其重要。为了患者的安全,他们一共召集了8名护士,共同为这位160斤左右的患者翻身并更换尿不湿,然而患者的稀便已经超过尿不湿的安全范围,他们8个人直接将床单和尿垫一并换掉。更换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有的只是惺惺相惜和内心的那份默契,在感叹团队力量的同时,更为他们对患者的那份爱而感动!



故事二

这位老爷爷在洪宇刚进隔离病房的时候已经戴上了气管插管,并且应用药物持续镇静中,氧分压不到80mmHg,病情较重。随着病情进展,第二天下午,医生给老爷爷做了气管切开,并继续采取药物镇静。在后面几天的治疗过程中,洪宇每次去给他做治疗或者其他护理的时候,老爷爷总要拉着他的手不放,眼神中透着无以言说的千言万语。面对此情此景,洪宇用他娴熟的心理护理技能不断安慰着他,透过厚重的防护服说道:“你在这里很安全,不要担心,家里人在家都盼着你早日康复,你要有信心,配合我们积极治疗!”这些话语虽然因为防护服的缘故不甚清晰,但老爷爷神智是清楚的,他分明听清楚了,眼角的泪花就是最好的明证,每一次的点头都是对洪宇护理的最好回报。


看着这指尖发白的手,我内心无比自豪、无比憧憬却又无比心疼。自豪于自己的兄弟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以国为重的大医情怀,憧憬于有了这些顽强、进取的白衣天使,何愁疫情不退?却又心疼于他们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不惜不吃不喝,汗水浸湿后辈,脸面浮肿,他们也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啊!


只是因为一份崇高的使命感,他们霎时变成了保家卫国的白衣战士!这难道不伟大吗?难道不值得推崇吗?不值得我们普通民众记着他们这份英勇吗?不值得对他们好点再好点吗?

最美的手不一定是选美冠军的玉手,它可以是于危难之中给对方带去生的希望的手,可以是给你心灵带去抚慰的手

最美的手不一定是扣下扳机,歼敌于千米之外的狙击手,它可以是与无形病毒做抗争的手,可以是为你翻身拍背的手

最美的手不一定是为你颁发奖状的领导的手,它可以是手拿检查报告单为你带去康复出院之好消息的手!

让我们记住这些最美的手!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陆晔峰、周洪宇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张诗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