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防疫专题 】疫情期间如何安全看牙?
作者简介
刘晓芬(1980—)女,副主任护师,硕士,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上海市护理学会口腔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口腔护理管理、口腔临床护理。
引言
口腔科操作的特殊性
口腔科医生的首要工具是“手机”,这是一种用于口腔诊疗操作的涡轮机。在此“手机”使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牙钻、伴随着水、气,混合着患者的唾液、血液的飞沫,会造成气溶胶的形成,对诊疗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而所有看牙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了口罩的保护,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明确了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也就是说,使用“手机”、超声波洁牙机、三用枪等类似可以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需慎重。
诊疗数量的限制性
正因为口腔科多种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因而,很多原先牙疼需进行抽牙神经的治疗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因此此类治疗建议在一单间的诊室内进行操作,每次诊疗后必须对该诊室进行全面的消毒。一方面,单间诊室在各个医院中并不多,这极大地限制了医疗机构可诊疗的患者人数;另一方面,全面的消毒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使得可诊疗的患者人数大大减少。
诊疗项目的限制性
疫情期间,很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不能进行或只能少量进行,使得口腔门诊可诊疗的项目受到极大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儿童的涂氟、大部分的正畸和拔牙等还是可以进行的诊疗操作。而抽牙神经、洗牙、种牙等操作能否进行则取决于医疗机构的防护条件,可能需要暂缓进行。
全预约制就诊
目前几乎市内所有的牙科诊疗都推行了全预约制就诊,因此,大家不要贸然前往口腔医疗机构,可关注相关医院的网上公告公示,提前了解相关信息,进行预约后再去医院诊疗。
线上问诊
由于牙科诊疗项目和能接纳的患者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建议大家先在网络平台进行问诊,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预约诊疗。
就医流程的变化
很多口腔医疗机构设立了入口、出口双通道,实行三级预检制,在入口处会为患者测量体温,要求出示预约信息、随申码,并进行行程查询和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的填写等,希望患者就医前关注好相关医院的公告公示,提前做好准备。
如何防护
保持安全距离 口腔诊疗中除了与医生不可避免的近距离接触以外,其余均应保持1m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人群扎堆、围观。
做好自身防护 在医院内除医生需进行口腔诊疗操作以外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接触过医院内环境后,比如填写完表单后,应及时取用医疗场所配备的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推荐阅读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防疫期间宅在家怎么运动?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戴口罩导致皮肤过敏不适怎么办?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疫情期间如果一定要去医院怎么办?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宅在家磕着碰着如何自我护理?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体温高别急着去医院!看看有没有这些症状......
护建图文-防疫专题 | 医护人员如何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疫情”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疫情”,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制图:李燕南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