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绽放在抗疫火线的铿锵玫瑰——李玲玲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妇产科护士长李玲玲的故事。



“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长,她十分努力的工作,每天她都早出晚归,回来还要辅导我学习,十分辛苦。而且这次疫情我的妈妈去了武汉,妈妈到了那里十分劳累,中午饭都来不及吃,我跟她视频时看到她的脸十分的憔悴,我心里十分的难受......”这是一篇来自一位小学生写给妈妈的信,孩子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实也是最直观的,这封信中所说的这位从不说累的妈妈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妇产科的文职护士长——李玲玲。

 
庚子年的除夕之夜,来不及全家欢庆,来不及母子相拥,李玲玲护士长接到“湖北武汉疫情迅猛我军医疗队立刻支援”的任务后,她没有迟疑,火速整装行囊,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义无反顾选择逆行。

作为护士长的她在平时工作中做的更多的是一位管理者,统筹管理临床大小事物,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她坚定的驻扎在临床第一线,先支援汉口医院,再全面转战火神山医院。50多天来她和小组组员一起每天轮着早晚班、大、小夜班,无论哪个班次她都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从不喊累。

有一天下晚班回来的时候到驻地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还没等她上楼,突然右腿无知觉,左腿也有伴随症状,整个人站立困难,最后诊断是由于一段时间的作息紊乱,精神紧张,缺乏休息,导致她腿部肌肉一过性肌无力。为保障医疗队队员的身体健康上级领导让她休息两天再工作,但她却说:“没关系的,我休息一个晚上就能好了,
医护人员紧张,临床工作繁琐,我休息了会增加其他队员的工作强度,在这个时候我不能倒下。”只休息了一个晚上的她第二天依然坚定地走进病房。


当穿着不透气臃肿的防护服,带着压的头痛的护目镜,加之三层橡胶手套的状态下护理起病人的她也是丝毫不懈怠。抽血检验、打针输液自然是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三层手套下早已感受不到病人血管的情况了,有着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的她早已是静疗骨干,当其他护士遇到穿刺困难时,李玲玲护士长会说:“没关系,我来!”。

这个病区的患者病情较重,年龄较大的病患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她都亲自去为患者服务,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不便,80岁高龄的老奶奶只能卧床无法生活自理,用餐时她亲自一勺汤一口饭地去喂,大小便过后耐心地为老人换下污染的尿不湿,擦干净身上的污物处理得干干净净,她的温暖和细致感动了病区的每一位患者,他们都亲切地叫她“玲玲”。
 

在艰难前行的临床第一线她坚持实践与探索,抓住临床中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处,从细节出发让每一个小细节得到优化,让每个问题得到解决。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定期做咽拭子核酸检测来评估病情,而采集咽拭子时需要医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张开的口腔。由于此时患者的口腔,鼻腔没有遮挡,飞沫会直接飞出,在取样过程中患者还会因为咽部受到刺激,出现咳嗽、打喷嚏、呕吐等情况,大量携带病原体的飞沫会直接飞向医护人员,即使在医护人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时,也会存在很大感染风险。

第一次给病人采集咽拭子时,李玲玲根据当天自己采集样本时遇到的问题回去深入思考,针对现有技术中采集咽拭子时医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口腔和鼻腔而存在感染风险的技术问题,以及由于光照不足以及手和工具的遮挡而产生阴影,很难准确快速取样的技术问题,她发明了一种由患者佩戴的咽拭子采集组件,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的取样咽拭子的同时,还能防止病人口腔中飞沫和气溶胶的喷出导致的感染高风险。这一发明申报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成品也在制作中,希望能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临床一线中。


李玲玲为职责她星夜出征;为患者她无私奉献;为护理科研她不断求索。我们相信很快定能战胜疫情,因为我们有着这样的一群坚信科学,刻苦专研,大爱无疆的战士,让我们静待春天,等待花开!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