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血透室的守门人,血透患者的守护神——刘玉婷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血透室护士刘玉婷的故事。



一把体温枪,一本记录本,一声声叮嘱……血透护士刘玉婷的一天又开始了。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明媚,和煦温暖,理应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可是因为新冠肺炎的疫情,刘玉婷不仅放弃了过年的休假,也放弃了与刚出生小外孙的天伦时光,她和众多医务人员一样,走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她主动请缨承担血透患者预检分诊任务,为血透室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

在血透室门口,你会看到她穿着整齐的制服,戴上厚厚的口罩,拿着体温枪为患者和家属测温,仔细询问并记录透析间期的情况,并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她的语气柔和而坚定,不仅抚慰着患者稍显恐慌的情绪,也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多年来的平凡工作,守望相助,令她备受患者信任,患者们都笑称,刘老师就是血透室的守门人,也是血透患者的守护神。


“血透患者和其他患者不一样!”这是刘玉婷经常会说的一句话。血透患者每周三次往返医院,通过专业设备将毒素与多余水分排出体内,从而维持生命。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人都可以闭门不出,而血透患者却不能。他们和医务人员一样在逆行,血透是他们生命延续的保障,为了继续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逆行。血透室的治疗场所也相对特殊,病房是几名患者一个间房,血透室一个大通间里可能同时有二三十名患者,这让感染风险骤然升高,如有一人感染,则意味着“团灭”。

医院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后,科主任也召开了科内紧急会议,部署科内防控工作。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将防控关口前移。血透室疫情防控,重点必须落在患者的预检分诊上。进行有效预检分诊,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来承担。这个重担也落到了刘玉婷身上。

接到任务后,刘玉婷首先分析了血透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陪护人员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她首先明确了接诊地点,在血透室门口设立了体温监测点,在监测点里配备了体温枪、备用口罩、鞋套、快速手消毒液等设施设备。每个患者和陪护人员从电梯进入到候诊区前,必须戴好口罩,然后再进行体温监测,穿好鞋套、进行手卫生后,方能进入候诊区。

其次,她加大了宣教力度,每一位患者,每一位陪护人员,她都要再三叮嘱:“出门要戴好口罩”、“候诊的时候坐坐开”、“做完血透就直接回家”、“家里要记得开窗通风”“要勤洗手”等等。最后,她也不忘关心一些独居老人,在透析时了解她们的生活现状,安抚她们慌张的情绪。独居的高龄患者赵女士耳朵有点背,每次口罩都戴得不规范,刘玉婷亲自为她示范戴口罩的正确顺序,现在自己脸上戴做示范,再为赵女士戴,最后看着赵女士自己戴。虽然赵女士能够正确佩戴,但她仍不安心,每次透析时都会再次检查赵女士的佩戴情况。

同时,刘玉婷也不忘关心血透室年轻护士。疫情期间正逢过年,血透室有很多非上海户籍的护士。她们不仅忍受着异乡异客的孤独,也担心着家中亲属的安全。刘玉婷得知后,总是主动上前去关心,因为这些年轻护士的年纪,跟她女儿相仿。作为一个母亲,她更能感受到年轻护士们焦虑的情绪。

血透室有一位湖北籍的护士,家里正好处在疫区中心,每日都担惊受怕。刘玉婷主动与这位护士建立了互助联系,告诉她多跟家里联系,每日互报平安。网络上有很多谣言,要不信谣不传谣,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要有坚实的信心,自己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好防护措施,不要让家里人担心。

这就是我们的刘玉婷老师,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付出的血透室高年资护士,用自己的专业与学识,构筑起守护血透室的第一道防线。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杨浦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张诗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