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疫”至来, “疫”止归——白杨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护士白杨的故事。
白杨,护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工作近六年,1月23日接到院内支援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1月28日,她和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一同奔赴武汉。从机场到驻地的路上,街道上空无一人让白杨不禁感慨,如果不是疫情,此时本该是新春繁华热闹的气象。远处望去,只见公告牌上红红的灯光亮着四个大字——“武汉加油!”。瞬间,她泪流不止,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2月1日白杨第一次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房。每天接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视病房,素来工作严谨的她巡视到53床时,发现患者左上肢肿胀明显,这是一个上了呼吸机和心电监护的嗜睡病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当她看到留置针还在便果断拿起棉球按压拔针,选择血管重新穿刺。此时她是戴着两层手套、护目镜和面屏的,就是在这样模糊的视线中,她要为近200斤并且血管条件非常差的患者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一针见血”。本来很紧张的同事总算松了一口气,她跟同事打趣道:“我的技术就是这么高!” 同事看不到她的眼睛,只有布满水气、模糊不清的护目镜。
在感染病房,大多数患者都是中老年人,而近期又有养老院患者被感染,现在每天的工作除了给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还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洗脸、刷牙、翻身、换衣服、擦身,甚至协助大小便,倒尿壶、倒便盆。很多老人感激地说:“重病床头,即便是亲生子女,也未必能照料如此”。此时的白杨毫无怨言,每天认真的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然而,苦撑5、6个小时 “极限时刻”后憋闷,气促,流汗,呼吸困难……一直考验着她。
2月16日,病房里收治了一名7岁的小患者小辰,他是个特别可爱文静的男孩子,话不多,但很喜欢笑,还有些腼腆。当她看到这孩子时就不禁想起远在上海的儿子,今年也是七岁。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着病毒的折磨,白杨心中总是不忍,为了让他增强抵抗力,她隔三差五就带点牛奶,面包之类的给他,怕他吃不惯医院的饭菜,半夜会饿肚子,小辰每次都会和妈妈一起谢谢这个“上海阿姨”。今天她又带了一大包吃的,小辰开心极了,她说里边有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希望小辰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跟妈妈回家。“今天我们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明天就能出结果啦!”这个好消息让医护人员们都很高兴。
白杨是个内敛的“女汉子”,她总是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护理人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们在这里一起努力,一定会打赢打胜这场疫情阻击战!”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孙丽华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