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半月奶爸”的逆行与坚守——郭孙升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郭孙升的故事。



在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有一位刚刚成为父亲的男护士——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郭孙升。年三十晚上,他告别同为护理工作者的妻子和出生只有15天的儿子,响应国家号召,紧急应召随上海首批医疗队飞赴武汉医疗支援。目前,他坚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抗“疫”第一线,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



虽然寒冷,心有暖意

我是1月26日下午15点真正来到病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二楼病区,这里目前有30多例确诊患者。16点,正式进入病区,换上工作服、戴上N95口罩进入了外围的工作间。在原科室老师帮助指导下穿上隔离衣防护服后,我开始了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第一个病房中班工作。我们穿好隔离服后在病房外一起加油鼓劲,集体高喊一声:“武汉加油!上海加油!”便依次进入了令多数人感到未知和恐惧的感染病房。


进入病房后的一瞬间,我们一组的成员统一感觉到了寒风彻骨,冷!这个所谓的普通病房竟然是外科病房临时改造过来的,没有负压系统也没有层流系统,所以,所有走廊和病房的窗户全部打开,也不能打开暖气空调,因为可能会造成病毒循环,这里工作环境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几乎一样。而我们由于之前在酒店练习穿脱防护服时,是在有空调的房间,就算穿了一件单衣,包在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后不一会儿也会汗流浃背。这次真正进入病房前,我们都是只穿了一件单衣和隔离衣,在只有2-3℃的环境中,我们只感觉得到冷。

虽然很冷,大家的斗志不减,我们在一起加油鼓劲,一定克服一切困难!在给病房的病人做治疗时,他们发现换了一批人,就问我们是哪个救援队的,感谢我们的到来,在寒冷的病房里给我们增添了一丝暖意。

下班后十分想念在家中的儿子,便和家中视频看看小家伙,以解心中的思念之情。希望这场疫情能够快点过去,更多的人才能与家人团聚。



困难是暂时的,光明就在前方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一周了,今天迎来了第二轮的中夜班。这次我做足了准备,事先穿上了医院支援我们的羽绒马甲和保暖内衣,穿好防护装备后再次进入了感染病房,这一次比第一天中班的时候好太多了,尽管温度和第一天差不多,但并未感觉到彻骨的寒冷。而且上海医疗队也准备安全型的取暖器放在病房休息室里面供医护人员夜晚取暖,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今天的中班虽然也是非常忙碌,但我们最终还是成功的坚持了下来,队员之间的磨合度和默契度在不断提高,团队之间的运作已经初见成效,这使我非常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坚信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疫情!


下班后我们小组成员特意来到酒店门口一起合照留念。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小组可爱的战友们,和我并肩作战,一起度过上海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最艰难的第一周适应期,让我们怀揣共同的目标,最终迎接战“疫”的胜利!记住了,当我们胜利完成使命时,我们相约在春暖花开时再拍一张美丽而帅气的合影。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张诗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