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花开月圆终有时,抗疫相逢是那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援鄂护理团队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援鄂护理团队的故事。



来武汉一个月了,有的人诉说着与病魔抗争的战役,有的人描述着白衣天使的贡献,有的人写下总能等来樱花树下摘去口罩微笑的诗句,有的人记录下山河无恙,你我健康,春暖花开,胜利在望的篇章,有的人刷着机场送别、荣归故里的视频,有的人念着不一样的人生第一次的战疫日记......在2020年春天战疫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踏上了武汉这座城市,逆行而上,护佑江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历着普通人的生老病死......


“生”


生命,生机勃勃,春天万物生长。3月13日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战地记者曹爸爸迎来了自己的“小棉袄”——小爱。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取得阶段胜利,捷报频传的时候,小爱的降临使医护人员们忘却疲惫,亢奋不已,有的人送画,有的人写诗......“来战疫一线是为了大爱,而女儿是我牵挂的小爱,闺女的小名就叫小爱了”。那一年,无数人的小爱换来了更多人的大爱。



“老”


老百姓,老人,年老体弱。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800多张床位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半数以上,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100岁。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我们护士每2小时就要为老人排一次痰,感染风险很高,但为了减轻病人肺部感染,我们冲锋在前、任劳任怨。除了排痰,不可分期压疮换药、喂饭、吃药、处理大小便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厚厚的防护服,大大的护目镜,每完成一件小事我们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这些老年患者就好像看见自己的父母,我们希望他们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治愈出院,就像他们女子期望的一样。




“病”


大病,小病,病毒,传染病。从年前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感染,接着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再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人传人之后,武汉封城,医疗资源挤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方舱医院陆续加急改建,泰康同济,省妇幼光谷院区征用改造,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驰骋武汉,从重症、呼吸到疾控感染专家,从科主任到护士长,从党员到群众,从后勤到战地记者,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庚子年春,阴霾笼罩,戮力同心,共克时艰。



“死”


“死”这样的字眼是中国人最避讳的,但却不得不面对,尤其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死亡人数每天不断攀升。省妇幼光谷院区从全院抽集临床经验丰富的党员、专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击队,参与全院危重患者抢救指导和应急情况处置。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陆智杰教授正是这支救火队的队长,插管、抢救、穿刺、上ECMO等,他们经常站在死亡的边缘,与死神交锋,让患者生命得以延续。但是在对病毒认知不足,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抗疫前期,不少武汉的医务人员倒在了前线,李文亮走了,他的好几名战友也走了,广西援鄂年轻护士也因虚脱倒在了传染病房,广东援鄂小伙也遭遇飞来横祸......同时疫情初期,医疗资源配备不足,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加上好多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由轻症发展到重症的时间短,疾病发展迅速,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

还记得那个16-20班,那位肿瘤多发转移的老奶奶血氧突然急剧下降,最终因呼吸衰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她的女儿没能来看最后一眼,我们几名护士和值班医生,拼尽全力抢救后唏嘘无奈,按照感控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奶奶的遗体护理,替代她的子女送她最后一程......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那一年,山川异域,春山可望,死亡至暗,我们守护生命,更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战时相遇是缘分,一起战斗是幸福!那一年我们相逢武汉,一起携手并肩,共同抗疫,一起期待春暖樱开,花好月圆!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赵疃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