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你们守护患者,我守护你们——王叶琴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王叶琴的故事。
2月15日,武汉气温骤降,飘起鹅毛大雪,这是庚子年江城的首场降雪,这天也是王叶琴随松江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的第19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她独自冒着风雪从武汉第三医院走回驻地,往日最繁华的步行街上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上空无一人。回到房间,她抓紧时间擦洗了一番后,赶紧拿出手机跟2岁的小孙子视频,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53岁的王叶琴是松江援鄂医疗队中最年长的一位,是唯一的一位“奶奶级”队员,还有2年就该退休了。在家中,丈夫与她相敬如宾,儿子儿媳对她孝顺有加,孙子更是讨人喜爱。但常年瘫痪在床的婆婆也需要几个子女轮流照顾。春节假期她本该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坐不住了。在看到医院发出的赴武汉抗击疫情医疗队的招募通知后,她立刻主动报名,但是担心自己会因为年龄偏大而“落选”,先后给多位领导打电话或发短信表决心:“年轻护士大都有孩子需要照顾,我儿子已经成家了,孙子也有人带,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工作岗位目前不在临床一线,我又是党员,所以我去是最合适的,请一定要派我去!”,最后王叶琴终于如愿奔赴武汉。
王叶琴随着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几乎没有休整时间,第二天就开始进入培训、学习,进驻武汉三院熟悉“战场”环境。在前期过程中医疗队有些队友们的防护衣穿脱都不熟练,存在“漏洞”。根据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决定让王叶琴为全队158名队员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以确保医护安全、杜绝感染风险。“只有过了我这关,我才放他们进病房。”她一脸认真地说。
培训结束后,王叶琴被安排在院感组,院感组分工明确,分早班、中班,每2人一班。她主要负责病区7楼清洁区,监督、指导进入传染科病房前的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是否合理,防护是否做到密闭,严格要求不遗留任何“盲区或盲点”,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穿戴安全,才允许他们进入隔离病区。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她还主动请求去病区9楼污染区,监督、指导下班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脱卸流程。众所周知,脱卸防护用品远比穿戴更为重要,因为一旦某个环节落实不到位或疏忽了,医务人员就存在被污染或感染的风险,所以每位脱卸防护用品的医务人员都必须入她的“法眼”,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与指导。只要她监管的地方,她都会处理得当,将脱卸防护用品的地方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王叶琴严格要求、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松江区中心医院时就是出了名的,在武汉工作期间同样如此,虽说言语犀利,但她每次发现问题,不是去指责,而是去思考,找对策,去落实。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容不了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错”,牢记“我是在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负责”。
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说过: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攀爬,谁都阻止不得。在抗击疫情的这场战役中,王叶琴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年长不输年少”,无惧无畏,奋勇出击!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