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无畏的“战士”——陈璐琪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二病区护士长陈璐琪的故事。
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弥漫全国,这场病毒性肺炎,来势凶猛,传播极广,发病率高,让全国各地的医院、医疗站点,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人民解放军,交通警察等各个有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所有中国人关注武汉,关注病情发展,关注病情控制情况。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仁济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也都提高警惕,全员待命,准备迎接这场“硬仗”。
1月22日,日间二病区护士长陈璐琪接到院领导通知,护士长第一时间集结科内所有护士,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按照院感办要求,将普通病房设置成隔离病房,并对所有护里人员、保洁人员进行了相关工作安排和心理疏导,要求全员正视病情,积极应对,尽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做好一切可以想到的准备工作。
当天晚上十时就迎来了第一批病人,护士长接到通知后以最快速度赶回医院,深入到病区开展工作。“科室里很多人都还没有穿过隔离服。我是护士长自然要第一个进去”为了给其他护士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给她们充足的时间去接受和适应工作,护士长以身作则,穿好防护服为第一批患者进行近距离采样,消除护士们的顾虑和担心,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在为护士们做好榜样作用的同时,护士长还尽己所能的照顾患者,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建立信心,战胜病魔。她说,只要任务来了,每个人都会化身无畏的“战士”。
作为一个成立未满4年的“年轻”病房,整个团队还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挑战”,大家都顶着巨大的心里和身体上压力。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也为了让更多的护士得到轮休的时间,护士长自22日晚到病区工作后,连续5天住在医院参与工作,其中只回家10小时,拿取替换衣服,看望5岁女儿,每次回家都要进行反复消毒,而且又不能近距离与女儿接触,只能远远的看一眼,年幼女儿对母亲的依赖,深深牵动着她的心,每次单位到家,再从家到单位她都是焦急的回去,心中是对家庭和女儿的深深牵挂,最后她还是选择及时回到工作岗位上,因为她知道那里的患者更需要她。
此外,护士长还手把手指导青年护士,教她们如何穿脱隔离衣,做好万无一失的防护以及怎样做好疑似患者的护理工作,为她们亲自示范,讲流程,讲注意事项。在这短短5天时间内,她不断总结、提炼、优化,结合病区实际情况,整理出一套工作流程,她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对待患者,带领年轻的护士们深入到病区一线,为患者护理服务,以便年轻护士能够更好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在护士长的带动和感染下,科室里的所有护士全部投入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她们向护士长看齐,向护士长学习,积极努力,全心投入,展现了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直接接触患者,风险是常人的几倍之多,因此所有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的时候,都要将防护服、口罩、目镜、手套佩戴完整,佩戴之后都要尽量避免去卫生间,所以,护士长每天都会吃少量的东西,喝少量的水,以维持身体,避免浪费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护理患者身上,有的时候会连续工作16个小时而不休息,这样一天下来,护士长的手脚都会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浮肿,面部也都会因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而受压,因为每天进食和水都很少,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退缩,也没有要求休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人员的南丁格尔精神,也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应有的担当和职业操守。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内的护士们全身心投入到护理病人的第一现场,所有护士都向护士长看齐,显示了极大的团结力量和凝聚力量。她像一道守护平安的光,照耀在病区的每一个角落,也鼓励着所有的护理人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认可,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面对疫情,我们毫不退缩!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的使命”这是院领导、护理部近几天里,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面对疫情,毫不退缩”也是全国所有医护工作者一直坚守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面对这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疫情,我们选择了迎难而上,直面困难,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了尽己之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陈璐琪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