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所有的坚守,都为奔向最后的团圆——倪佳琪支援小组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倪佳琪支援小组的故事。
2月3日早上10:30,完成了与下一组支援团队的交接班。跟往常一样,按照顺序脱下一层一层的防护,护目镜、防护衣、帽子…...一遍一遍地洗手。回到休息室,将早已准备好的酒精棉签塞进耳朵、鼻子进行消毒,味道很冲,但这些天下来也已经可以耐受了。回想起这一周,不禁为团队中的每一位伙伴骄傲!
义无反顾的“我报名”,造就了我们的“初识”
从疫情开始之初,我就时刻在网上关注着事件的发展,当医院通知支援组报名的那一刻,我没有通知父母就报了名。除夕晚上刚到家,便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我成为第一组院内护理支援组领队,将由我带领另外5名来自不同科室的护理姐妹对隔离病房进行支援。挂了电话后,将消息跟父母说了,本以为会有回应,等来的却是静默。我大抵是知道他们的心情,笑着跟他们说“没事的。”后来两天,家里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直到出发前一刻,老妈为我掖了掖羽绒服的帽子,轻声说道“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回家!”我用力的点了点头,转身出发。
进入隔离病房前,医院为我们开展了隔离防护的培训,也是在那里,我见到了我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是年轻护士,年纪最小的两位是17,18届的小妹妹。在后续的相处中了解到,团队中的每一位都是接到通知后,义无反顾报名参加的。团队中有几个姑娘,父母都不在身边,她们都是悄悄报了名,选上后才告知了父母。每每询问她们“父母是否支持?”她们总是笑着说“当然啦”,眼眶却不自觉的红了。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李依尤为特殊,她在湖北读书,父亲在武汉工作,本来过年应一家团聚却因这场疫情而分隔三地。我们心疼她,她却说“我的老师、同学现在都奋战在一线,而我不能前往一线支持她们,但也希望在自己医院出一份力。”作为我们团队中,唯一一位已为人母的伙伴鞠莹,她在收到支援消息后,连夜把2岁的孩子送到了母亲家中,没有多余的叮嘱,便加入了支援的队伍。就这样,一声声义无反顾的“我报名”中,我们见到了彼此,成为了战友!
压坏了脸,洗裂了手,动摇不了的是坚守
去隔离病房工作的第一天,大家都有些紧张。前一组团队的护士长跟我们进行了交接班,交接完成后,我们便成为了驻扎在这里的新一批“战士”。交接班中,所有的消毒隔离知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牢记,防护服的穿脱一遍又一遍的学习,确保所有人都做到万无一失。所幸,大家都用最快的时间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造型。
在隔离病房的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护目镜等护具,为了避免暴露风险,所有护具都需佩戴严密。护目镜时常起雾,有时低头做着事情,护目镜里的雾气便凝结成水往下滴,此时,姑娘们都会开玩笑的说“佳琪老师,我哭了!”她们的玩笑却让我笑不出来,因为我知道,那护目镜下,是一张张早已被压的不成形的脸,是一双双被熏红的眼。但她们总是这样,再忙再累的时候都会笑着说“没事!我可以!”。除了脸,还有那一双双平日里万般呵护的手,也因长期浸泡在消毒水,佩戴手套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偶尔,看着这样的手,她们也会低声询问“得用多少护手霜才能养回原来的手呀”,但第二天,她们又整装待发,全副武装的进病房工作,大家都用实际行动证明着,无论如何,穿上了防护服的我们就应扛起我们的职责。坚守住每一岗,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守望相助,无所畏惧!采样“我去”,加班“我可以”
在我们当班期间,遇到了收治“高峰期”,原本初定的当班人数已然不能负荷突如其来增加的工作量。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主动放弃原定的休息日,愿意来病房加班。
所有病人在入院后都要根据要求进行采样,采样对于护士来说具有高暴露风险,因为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并需要采集患者的体液和血液。而对于这样高风险的操作,没有任何人退缩,甚至伙伴们都主动请缨。对于采样,其实大家心中都是有恐惧的,即使再好的防护措施,也怕“万一”,但所幸通过大家的相互体谅,共同承担,守望相助,一起承担了所有风险,一起踏过了所有困难!
守住最后一班岗,守住生命的“接力赛”还在继续
为期一周的支援很快就迎来了最后一天,这一天对我们团队而言,注定难忘。白天由我们团队中最小的两位姑娘当班,一切都很顺利。我和黄炎老师在外围书写着明天准备交接班的病房流程,突然接到里面的电话,说有病人氧饱和度下降,需要输液,这是隔离病房开病房以来的第一例输液,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很小心翼翼。通过护理部及其他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隔离病房顺利完成了第一例输液治疗,所有人都欢呼雀跃,只因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了病人最好的治疗。本以为支援的最后一天可以就此安然度过,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却在后面。
晚上18:30,早班的我们脱下防护服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隔离病房内突然传来医生的大声呼叫“快来人,抢救!”中班护士和医生都冲进了病人房间。刚脱下衣服的我们,又重新穿起了厚厚的防护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病房参与抢救。抢救的病人是昨天新收治的一名中年阿姨,待人礼貌温柔,第一次检查结果阴性,第二次刚完成采样,她突然哮喘发作后出现意识丧失。在那一瞬间,被感染的风险已被大家抛出脑后,齐心协力只为救治病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着雾气的护目镜,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吸氧、开放静脉、抽血、用药。通过多方协调、联系,为病人完成了急诊头颅CT,并成功将病人转运至隔离监护室。全部完成后,再次脱下所有防护服后,大家都相视一笑,我们彼此都明白,我们尽力守下了我们最后一班岗。但我们也都知晓,我们的支援旅途暂时告一段落,而守住生命的“接力赛”还在继续。发热门诊、急诊、隔离监护室的护士们,还在奋斗;明日要来的团队也已整装待发。所有人都一起同心抗“疫”,而我们日日夜夜的坚守,都为奔向最后的团圆。加油!必胜!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倪佳琪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