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黄芳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后备护士长黄芳的故事。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


随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收治人数的增加,应急病房需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配备。黄芳获悉情况后,主动要求加入应急护理队伍,参与救治患者。大年初四,当我们正和家人团聚之时,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第二批医护志愿者已出征武汉支援!这批队伍中就有急诊科后备护士长黄芳。


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接到了通知,随时待命,准备出发。1月28日上午,接到集结通知,赶赴武汉。出发前除了正常的岗位工作,黄芳一直在进行严格的培训。


到达武汉后,因黄芳有着十几年急诊的工作经验,被安排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都像马不停蹄的战役,每天都是和生命赛跑的节奏,一身防护服穿上比较快,10分钟左右就能穿好;但脱下时,几个小时工作下来,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往往身上汗水和防护服粘在一起,至少要20分钟才能脱下来。4小时一班,一天6班轮流上阵。病区为了空气流通,必须开窗。虽然晚上气温都是在零摄氏度以下,但穿着防护服、加上紧张的工作节奏下来,还是汗流浃背。虽说是4小时的班,每个班下来,交班加上更换衣服消毒等工作,一个班下来已经5-6个小时了,脸部和耳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压痕甚至破溃。



在疫情面前,苦归苦,累管累,黄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平日工作中的黄芳也是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也许每个团队当中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人。他们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也许你不提及她,大家根本不会注意。但当你说出她的故事,大家一定深有感触。


就像黄芳在日记中写道:

闷,是我们穿戴好防护措施后最直观的感受;行动不便,是我们的第二感受。

进入病房,当你只是简单的协助病人打水、热饭、尤其是给不能自理的病人整理床单位,更换尿不湿时,你就会不自觉的大口喘气,如同老慢支患者缺氧时想要努力呼吸的样子。所以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患者严重缺氧时的难受与挣扎,每看到一个重症患者的状态,我们的心就更痛一次。



当你每次离开护士吧台开始给病人做治疗时,就像一只只努力奔跑的企鹅,非常笨重,完全找不到平日工作时的身轻燕如,尤其在安静的夜晚会更清晰的听到防护脚套与地面产生摩擦后发出的卡兹卡兹声。


因为疾病的特殊性,病房里是不允许家属陪伴,我们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生病时身旁无人照顾时的落寞与无奈,所以每当我们能和自理的病人多说几句话时,都能带给他们温暖,让他们消除内心的焦虑不安,积极的去面对。


很多人会问,你不怕吗?


我想说我一个人在宾馆透过窗外看这个本该车水马龙的街头,如今却空无一人时,内心是焦虑的,更是痛心的,疫情下的武汉,空旷的如同空城,让人不禁泪目,也是从病毒对我们宣战那日起,我们的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


所以,当你真的处在工作环境中时你的脑海里早已忘却自己处在一个危险的大环境中,只剩下如何更好的治疗,如何进一步尽我所能缓解患者的痛苦,尽可能的带给他们温暖。

 

我相信只要我们严格遵守院感要求,加强自身防护,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更好的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与武汉的医务人员一起共同努力,我们的前方一定阳光满路,温暖如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默默守候,无私奉献。正是因为有了黄芳就是这样的人存在,整个团队才会不断进步,不断披荆斩棘,取得更大的胜利!相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逆行者,一定能战胜疫情,愿英雄们早日归来!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