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在武汉抗“疫”的日子——王燕娇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中冶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燕娇的故事。
从大年初一凌晨到达,转眼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已工作十多天了。在这里,经历着环境和人性的考验,也感受着病毒的无情和人间的温暖,这是我人生中从未有过的体验。
夜真的很冷,同时也很温暖
今天值晚8时到凌晨2时的夜班。匆匆吃了晚饭,晚7点钟来到病区,在内衣外穿上护士服,又套上隔离衣,差不多1个小时才能做好防护进入病房。
上海援鄂医疗队接管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北部院区的2楼、3楼病区。我所在的3楼是危重症病区,每位护士负责4名病人,最初每个班需要坚持工作8个小时,随着增援队伍的到来,我们的压力也有所缓解,每班改为6个小时。
我负责的4名病人中有两个昏迷,一个生活半自理,一个勉强能自理。刚接班的两、三个小时,交接班、换床单、帮病人擦洗、监测生命体征……各种忙碌,不过短短的时间内,里衣已被汗水浸得湿透。坐下来写病历时,湿衣服贴在身上,才开始感到寒冷。
武汉的深夜气温零度左右,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区是不能开空调的,窗户也都是开着的。虽然很冷,但看到办公室里武汉市民们自发捐助来的各种暖手宝、电热器,又感觉很温暖。这温暖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
忽冷忽热的环境考验,加上上班一连几小时不能吃饭喝水,医疗队里几乎每天都有感冒的、嗓子发炎的,但没有一个人因此退却。
我得过去,去帮助她
1月29日,大年初五,白班,上午8时到下午14时。
从接班就开始忙。昏迷的病人无知无觉,大小便是失禁的,经常会把大便拉到床上。今天也是如此。我戴上手套,将秽物清理到便盆里,再给病人换床单,打来热水给他擦洗身子……每个班上都要先做1个多小时这样的生活护理。虽然累,但我希望病人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
患者们被隔离,见不到亲人,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心理支持。下午忙完后,我会和清醒的病人聊聊,给她们安慰。一位50多岁的阿姨浑身无力,吃不下饭,我就一遍遍地鼓励:“阿姨,您得吃饭,一定要好好活着,家里亲人都在等您回去!”
而就在昨天后半夜,这位阿姨把我折腾得够呛。几乎每隔5分钟,她就要求喝一次水。她血压高,肾功能也不好,不能喝太多水,而且病房同时有4个病人需要照顾,大量的护理记录单要写,我有些忙不过来。劝她,她也不听。如果不过去给她喂水,她就会使劲地摇床。
她常常这样,值班的老师们都知道。我看着她,“5分钟喝一次水”这样的要求,是任性的。我可以拒绝。我不给她喝,也并不会有人看到。“慎独”两个字,此时迅速跳入脑中。
良知告诉我,我得过去,去帮助她。我想,也许她只是恐惧,恨不能护士时刻都坐在她身边才能感到安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医者的天职。我走过去,轻轻掀开她的面罩,喂她喝了一口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
一个班下来,我有些精疲力尽。
很惭愧,这个班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1月30日下午2时,我刚走进病区,就觉得状态不对。忙了没多久,就出现各种症状:头晕、恶心、胸口发闷……
想摘下口罩深呼吸新鲜空气,可是不能;想出去休息一会儿,但这个班一共8个责任护士,一个萝卜一个坑。我告诉自己:要挺住,你是党员,只能往前冲!
这时,隔壁一位护师看到我的异样,她来自曙光医院,懂中医。她赶快扶我坐下来,帮我按压穴位,十几分钟后,我好多了,又走进病房。
又忙了两个多小时后,在给一个病人倒小便时,刺鼻的味道直冲肺腑,我“哇”地一下子就吐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上到处都是呕吐物。心慌、窒息,我虚弱地朝隔壁喊了一声:“老师,我不行了!”,就迅速扶着墙往外走。我不敢用手去擦那些秽物,走到半污染区,赶快摘口罩、脱防护服、大口呼吸,然后瘫坐在地上。
这十几分钟是那么漫长。我缓过来后,呆呆地望着长长的、空无一人的半污染区。此时每个病房的护士都很忙,没人能来看我。我感到孤单,也感到惭愧,这个班,还差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可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
回到宿舍,强撑着洗了澡,一觉睡了3个小时。醒来给消化内科医生打电话,他说我的情况应该是大量出汗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加上初到这里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引起的。
第二天,我用白米饭泡开水喝,不敢再吃一点儿油腻食物,就连青菜也要用水涮去了油星儿才敢吃。这里已经够忙了,我不能再给大家添乱。
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今天是来这里的第9天。晚上9点就躺床上了,可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反复出现各种画面,我问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叫做“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地方呢?
在这里,因为最初对病毒的不了解,有一些医护人员被感染;在这里,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症病人,昨天还在对你微笑着表示感谢的老人,第二天就突然没了……
人和所有动物一样,有生,就会有死,这是自然的法则,我懂。如果是20岁,无牵无挂,那么一切都无所畏惧。可是现在,我是真的害怕过。我想到了机场送行时院长两鬓的白发,想到了护理部主任送别时依依不舍的眼泪,想到张院长语重心长的叮嘱:“燕娇,我们不需要你做英雄!我们只要你平安回来!”想到了懂事的儿子、不到两岁的小女儿,想到在海外工作已半年没见面的丈夫,想到快两年没见面的妈妈......
我再一次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节前组建医疗队时,我们呼吸内科全体医生护士都报了名。但最初选的那个人不是我,是科里另外一个年轻护士。看到她名字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就悬起来了:她家里有老人长期卧病在床,她是家中惟一支柱。此一去,前路艰险,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左思右想,我决定:还是我去。听到我的决定,内科科护士长一下子握住了我的手,坚定地说:“燕娇,你不能去!你去了,家里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那么小,还是我去!”听到她这样为我着想,我落泪了。她是我亲爱的老师、亲密的战友,再有两年她就该退休了。这个病毒,最易被感染的就是中老年人,我怎能让她去呢?
于是我来了。
和我同来的,有我们中冶医院亲爱的95后小妹妹钱莉,有上海援鄂医疗队数百名医生护士,有从全国各地纷纷驰援武汉的数万名白衣战士……
从戴上洁白的雁帽,接过前辈手中蜡烛的那一刻;从27岁那年被任命为中冶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的那一刻;从2015年6月面对鲜红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我会走进这样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踏上前所未有的人生征程。
我,义无反顾。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市中冶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