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513人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2020年2月19日,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共513人出发驰援武汉。本次医疗队由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6家医院共同组建,涵盖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学科,包括医疗、护理、管理等医护人员。
据悉,2月16日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在前期选派7批医疗队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决定选派500余名医务人员组建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
2月17日上午,6家医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时内,积极动员、克服困难,集结完毕,整装待命。
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
本次仁济医院156人援鄂医疗队由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组成。队员年龄横跨23至59岁,平均年龄仅为33.5岁;其中党员75人,副高职称以上14人。
仁济医院的“Tony理发店”从昨天开始就忙碌起来,因为要戴帽子、穿防护服,长发不方便,护士小姐姐们就都来这里排队“剃”头。很多人都选择剃成了这样:她们说,从小学一年级后,就没剪过短发。
1993年出生的朱慧婷是仁济医院血透室护士,她把头发剃成了一种“抗疫”丸子头发型,把里层的头发全部剃光,只留外面薄薄的一层头发,平时头发披下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工作时把头发扎到头顶,光秃秃的头皮既方便戴帽子,又不容易造成污染。
今天中午,全体队员上车出发前振臂高呼:“仁济仁济,仁心仁术;仁济仁济,战疫必胜;仁济仁济,中国一流”,以此表达对此次战疫行动的必胜信念,赢得了现场如雷的掌声与欢呼,也让来壮行的战友们湿润了眼眶。
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共有156人,由60位医生、90位护士和6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涵盖了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心内科等科室。
“彻底战胜疫情,让所有人一个不少地回来,这是我的使命。”上海市第一人民副院长、此批市一医疗队领队刘军此刻的声音有一种战前的兴奋,“作为一支156人的 “整建制”部队,在协调、配合、协同作战、组织管理上,具备先天的优势。我们定能打胜仗!”
急诊危重病科护士高霏第一时间报了名,“一直想上前线!”高霏在前几批选派医疗队时也曾积极报名,机缘巧合,一直未能成行,此次终于如愿。
“当年汶川大地震时,我还在上大学,学校邀请救援队员回校讲课,真的很伟大。”就此,治病救人、冲锋陷阵的战士形象便深埋于高霏心中。用高霏的话来说,医护人员不光是白衣天使,更是裂缝中的阳光,驰援湖北,责无旁贷!
第六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百人出征团的行李连夜已备好。行李箱里除了必备药品、巧克力、方便面、拖鞋、卷筒纸、卫生巾、洗发水、沐浴露,还有几大袋的成人纸尿裤。一旦穿上连体防护服,他们都选择不喝水,不上洗手间,只为了多节约一套防护服。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武汉,在未来回望这段抗疫历程,将会是一段特殊的‘武汉记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范小红的儿子今年正值中考,她在出发前特地给儿子做了一顿糖醋排骨,这是属于“妈妈的味道”,为的是给即将中考的儿子加油鼓劲,之后一段时间内,范小红将缺位“母亲”这一角色,舍小家为大家,投入到一线艰苦的抗疫战斗中。
范小红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作为女性领队,范小红在管理方面更为细致、柔性,即便工作再辛苦,她都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能够振奋士气、鼓舞人心。
对于市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小华来说,驰援武汉不仅是紧急支援,更是一场守卫家乡的战役。“湖北是给予我生命的地方,我的许多朋友都在武汉生活,有些同学也参与了一线抗疫工作!我不畏惧挑战,我渴望与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同并肩作战!”陈小华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只有7个月大,他把家庭交给妻子,自己选择奋战前线。
大部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年轻人
他们在家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但疫情当前
他们就是勇往直前的抗疫天使!
我们在一起,
等花开疫散!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来源:文汇报(wenhuidaily)、话匣子(news_box)
撰稿:李晨琰 唐闻佳
摄影:袁婧
转载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