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天使】这场战“疫”,我“战”在其中——程圆媛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


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程圆媛的故事。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春节前后,新闻报道着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我的心一点点被揪紧着。全国人民都被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们感动着,看着电视屏幕上那穿着防护衣的同行们英勇的事迹仿佛在看一场科幻大片,我想哭,但还是忍住了。因为,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要去上班了,虽然我没有去武汉,但医院发热隔离病房里的患者需要我,在那里,我工作了近20天,这场战“疫”,我身在其中。2003年的那场非典,我还只是一名小学生,是被保护着的孩子,而今,2020年,我是一名白衣战士,我有能力保护患者了。当医院领导动员大家支援发热病房时,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我不怕,职业的使命感告诉我,患者需要的是我们,只有医护人员勇敢坚定、不退缩,他们才会有信心和安全感,才有机会战胜病魔!



在隔离病房的每一天都是处于高风险的,我必须全副武装,从头到脚把自己完全包裹在N95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手套、鞋套等各种防护之下才能和患者接触。我始终牢记领导说过的那句话:医务人员必须做到零感染,必须把它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只有保护好了自己,才能救护患者。但在层层隔离、重重防护下的我,连做最简单的操作都比平常高了几倍难度,更不要说打针输液了。每次戴着护目镜,再戴上面屏,又戴着双层手套,不仅没了手感,就连多呼吸一下都会起雾气的面屏,实在是对我技术的一个巨大考验。这个时候,真的很想把面屏摘下来,把手套脱掉,但患者却很理解,会阻止我说:“没事,你别摘,大不了多扎一针!”。听到这些,心里感到暖暖的,此时的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敌人只有一个,是病毒。白班一个班时虽然只有短短6小时,但大家为了节省防护服和时间,都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等到下班时,脱下一身战服,才看见自己的狼狈:凌乱的头发,发白的双手,鼻子和耳后深深的勒痕,这些都是战斗的印痕。



每天忙完治疗后,我会在患者床旁和他们聊聊天,做好安慰和鼓励等心理安抚工作,为了方便沟通,还和患者建立了微信联系,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而非歧视、嫌弃;让他们感到温暖而非因隔离而孤单;让他们理解配合;让他们及早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有一位来自武汉的患者刚进入隔离病房时非常不适应,也不是很理解,通过我们对她的精心护理后,后来经检验排除疑似出院时,她对着护送到她病房门口的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虽然看不清你们的面容,但我真诚地感谢你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也害怕,但却一直陪伴着我,真的非常感激!人善心美,祝福你们!”此时的我,突然有了一种很想哭的感觉,是感动,我被深深感动了!

这场战“疫”役,一定会人定胜天!想想援鄂的伙伴们,他们远离家乡和家人,在更危险的阵地战斗,我突然倍感力量和温暖,我和他们一样,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战”在其中。虽然在病毒面前人类显得如此脆弱,但在疫情面前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必定战胜这场战“疫”!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抗疫天使”的护理资讯文章,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理资讯”菜单,进入“抗疫天使”专题栏目,即可阅读相关护理资讯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朱晓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