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日历】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Ringel于1960年在维也纳成立的,1996年后总部改为轮流制,现总部在法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1
中国状况

自杀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属于低自杀率国家。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中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与国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其中,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自杀成为青壮年首位死因。抑郁症其实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人觉得抑郁的时候,“负能量”常常会伴随左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负面情绪会在几天之内缓解,若当事人每天都郁郁寡欢、失眠、自我评价低,且这种状态持续两周以上,就能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依据。如果患者病情很重,就极易出现自杀念头甚至自伤行为。

原因分析

  自杀之所以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青壮年人群压力大,负担重,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严重,而且没有得到释放和治疗。15~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人群,一部分是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大学生,另外一部分是走入社会才成家立业的青年父母。这两类人群肩负的压力巨大。前者学业负担重,还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压力。而步入社会的青壮年面临生存、工作、经济负担、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大多数青壮年的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始终无法得到释放和纠正,最终走上自杀的悲剧道路。


2
世界状况
       据WHO数字统计,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其中,男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有:立陶宛、俄罗斯联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60/10万);女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为:斯里兰卡、中国、匈牙利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14/10万);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杀率却非常低:年自杀率<1/10万,如秘鲁、埃及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为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中高于20人的,为高自杀率国家。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导致施行自杀者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3
重要人群
       专家认为,至少有3种人群在中国现阶段值得引起自杀预防的重视。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后,往往贫、病、孤独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轻生念头。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他们的情感往往起伏较大,心理素质不高,有可能诱发自杀。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一些“白领”和高级“蓝领”的自杀意向和自杀企图在升高,很值得社会关注。


4
自杀三级预防模式
  国际上已经形成自杀的三级预防模式。
       所谓一级预防措施,是指为防止引起致命后果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目标在于降低自杀死亡率,这些措施包括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控制枪支、家用煤气和汽车排出废气的去毒化处理、有毒物质获得途径的控制、缓和新闻报道等。有关研究表明,减少自杀手段的可获得性,如在一般人群中有效地控制毒物的使用可降低自杀率,也不会造成其他自杀方法使用的增加。
  二级预防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其措施包括自杀或危机干预机构的建立、控制造成自杀的便利途径、加强急诊服务等。

  三级预防则指对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其措施包括:(1)心理咨询和早期危机干预;(2)加强对高危个体的药物和心理治疗;(3)开展对导致自杀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并通过诸如职业训练、提高教育文化水平、调整易导致自杀的亚文化心态等措施以尽量减少环境文化对自杀观念或行为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预防自杀和矫正歪曲的行为方式。开展自杀原因和自杀预防的研究工作的协调工作,有效地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非常重要性,为不同种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自杀高危人群,监测普通人群的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特征。


5
历年主题




公众号:上海市护理学会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