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点】继教园地:护理研究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上海护理》2018年策划了以“护理科研”为主题的继续教育园地系列文章,以期达到启迪护理工作者科研思路、规范科研设计的目的。

 

《上海护理》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采用的文章是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章雅青教授和李晓愚老师共同撰写的《护理研究设计》一文。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研究类型和护理研究设计内容等。文后配有20道单选题,有助于您阅读全文后进一步理解护理研究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点。下面我们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一起学习一下吧!


护理研究设计

关键词:研究设计;护理;研究类型



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基于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及研究条件等,将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细化的过程。研究设计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设计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为实施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本文将从护理研究类型、特点及其主要内容等方面阐述研究设计要点,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研究设计能力。


1. 常见研究类型

护理研究的类型可依据研究设计方法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按研究的性质,可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按设计内容不同,可分为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按临床研究的方法,可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本文仅介绍量性研究中的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

1.1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观察、比较干预措施的结果,包含干预、设立对照与随机分组3个内容。……

1.1.1 完全随机设计 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接受对应的处理,同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结果。……

1.1.2 配对设计 将研究对象按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非研究因素配成对子,再将每对对子中的两个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接受相应的处理。……

1.1.3 随机区组设计 又称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大,具有组间均衡性好、可比性强的特点。……

1.2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方法基本相似,都包含对研究对象的干预,不同的是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没有对照或2个条件都不具备。……

1.2.1 不对等对照设计 又称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由研究者依据实验条件和人为设定的标准选择,并分配至不同的组别,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1.2.2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属配对设计类型,同一对象在前后2个时间段分别接受2种处理,通过比较研究效果,分析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1.2.3 时间连续性设计 是对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改进。……

1.3 非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又称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最大的区别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护理干预与处理,只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测量,分析研究对象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

1.3.1 描述性研究 是将通过调查或记录的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通常用于对疾病了解不够多时。……

1.3.2 分析性研究 是在自然状态下,对2种或2种以上的事物、现象或人群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两类。……

总之,3种不同的研究类型有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在护理科研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实际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类型开展研究。


2. 护理研究设计内容

护理研究设计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变量、设立对照、制定干预方案、确定研究观察指标及制定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等。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指要研究的人群、实验动物及各种标本等,是依据研究目的来确定的。……

2.1.1 明确研究对象 在研究设计阶段应根据研究目的明确目标人群、样本人群及样本人群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随机抽样 意味着目标人群的每个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中,使所抽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2.1.3 保证足够的样本量 研究对象的数量即样本量,可以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量计算就是在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小的观察例数。……

2.2 研究变量 变量也叫研究因素,是指研究对象所具备的特性或属性,是研究所要解释、探讨、描述或检验的因素。……

2.2.1 自变量 是研究假设中的“原因”,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引起某一现象或结果的主要因素。……

2.2.2 因变量 是研究假设中的“后果”,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对象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是研究要探讨、解释或预测的变量。……

2.2.3 外变量 亦称混杂变量、控制变量。是指研究中可能伴随主要变量出现的研究对象的其他特性。……

2.3 设立对照 在进行研究时,为了明确研究因素的效应,排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需要设立对照组,使其与干预组在其他因素上尽可能相同,以保证组间具有可比性。……

2.4 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是研究者人为施加的外部干预措施。在研究设计阶段,应制定详细的干预措施,并说明如何实施干预措施才能控制研究的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的质量。……

2.5 研究指标 又称效应指标,是干预措施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客观反映与结局,常通过观察及测量指标或工具来表达。……

2.6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护理研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及访谈法等。……


3. 小结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中具体内容及方法的计划,设计严谨得当,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因此,在选取研究对象、设立对照、实施干预措施、确立效应指标等内容时,须按照规定进行严格设计,以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护理研究者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护理研究工作中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开展高质量的护理研究,以推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上海护理》杂志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

作者简介

章雅青(1963—),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护理教育与管理。


更多精彩回顾

想查看更多有关《上海护理》“继续教育园地”的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健康科普”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继教园地”,即可阅读相关“继续教育园地”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 关闭
- 关闭